在扬州仪征市枣林湾旅游度假区红光村,曾经困扰村民的菜地排水和道路照明问题,随着罗家营沟渠及路灯建设项目的竣工迎刃而解。更令村民欣喜的是,这项民生工程仅花费4.2万元,比过去省了3万多元。

  钱是怎么省下来的?这还得益于今年以来仪征打造的村级工程“三库一平台”——造价库、工匠库、质监库和村级工程智慧监管平台,并将其嵌入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工程全流程线上运作,管理更加规范精细透明。

  村级工程,一头连接着民生福祉的细微处,一头牵动着民心向背的关键点。然而,由于监管薄弱、建设标准缺失,程序性成本居高不下、招标不公、质量不好、管理不严、虚报冒领等问题层出不穷。2022-2024年,仪征市村级工程领域腐败案件共立案82件,占比13.6%。“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仪征市委书记孟德和表示。今年,仪征市将村级工程监管作为市委集中整治问题来攻坚突破。

  流程成本费用高昂让村级工程很不划算。过去村级工程流程繁琐,编标、审标、招标、监理、审计等环节一个不少。每项费用至少2000元,程序性成本低则占比10%左右,高的甚至超过工程造价本身。仪征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多部门协同,综合考虑村级工程成本、合理利润以及当地建材、机械、人工市场价,科学确定每道工序综合单价,并将其作为全市村级小微工程预算参考的限高价。经过多轮征求镇村意见,历经数十次修改,《村级小额简易工程造价库管理办法》和《造价指导手册》出炉,涵盖5类15项工程造价清单、22项机械台班清单和18项人工单价清单,覆盖90%以上村级工程造价需求。与部分完工项目对比,造价平均降幅约8%,程序性成本下降超80%。

  “以前村里招标,还没开始,各种人情电话就打个不停。”村里吴二大塘清淤工程启动以来,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安墩村党总支书记吴在东清静了不少,“现在大家都在平台上公平竞争,省心又服众。”

  为破解“中标的不来做,想做的中不了”等问题,仪征市从招投标两端精准发力——投标端,制定《乡村建设工匠库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工匠纳入“工匠库”,让他们能与建筑公司公平竞争;招标端,除应急工程、2万元以下工程外,取消村邀标、自主发包权,对30万元以下工程全部纳入平台公开招标。真正让有技术的工匠“名正言顺”接工程,让村级建设回归“谁干活谁赚钱”的良性循环。

  工程既要干净,也要质量过硬。为解决镇村干部将工程建设和监管责任一股脑推给第三方,有的甚至与第三方勾结,导致工程质量隐患重重问题,仪征市还推动制定《村级工程质量监管实施办法》,打造质监库,构建起市、镇、村、群众“四级”监督体系,分类明确四类监督主体的检查内容和侧重点:市级“专业兜底”、镇级“重点把关”、村级“过程监督”、群众“随时监督”。

  村民认可、群众满意的工程,才是真正的好工程。如今,村里新建的工程项目都设有公示牌,附上“工程监督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查看项目信息、反馈问题。“以前怕村民提意见找麻烦,现在盼着他们多监督挑问题,监督越严,工程越好。”吴在东说。

  “三库一平台”试点以来,已实施工程40个,项目发包价381.5万元,经平台竞价后中标价降至322.9万元,降幅达15%。目前,“三库一平台”已在全市全面推广,目标清晰而明确:省钱省时、公平公正、防患防腐、提质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