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盱眙县技术工人电工培训班正式开班,标志着“南北结对·技能提升”盱眙县技能培训项目正式启动。首期培训班吸引了32名学员参与,他们将在专业指导下系统学习电工技能,提升就业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2025年宁淮挂钩合作的重要内容,该项目秉持“定向产业输血”转向“双向人才造血”的理念,聚焦技能人才培养,助力盱眙高质量发展。
从“无”到“有”:擦亮技能培训第一束光
“以前一直想学电焊,但苦于没有机会。现在看到‘盱眙就业’发布的培训信息,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参训学员黄伟表示,“家附近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相关的岗位招聘也很多,这次机会来之不易,我要好好把握,争取拿到证书,多掌握一项就业本领。”
像黄伟这样零基础却渴望改变现状的劳动者还有很多。此次培训以“零基础小白也能行”为宣传口号,激发了广大劳动者的参与热情。截至目前,已有285人报名参加各类技能培训。
本次培训由盱眙县人社部门主办,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承办。依托南京优质教育资源和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验,项目将帮助本地转移劳动力转型为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实现从“不会”到“会”的转变。据了解,盱眙县预计全年将开展技能工种培训20余期,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
从“低”到“高”:绘就技能人才成长蓝图
“我们企业有不少一线操作工,但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现在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从外地招人又不太现实。如果能把现有员工培养成高级工就好了。”盱眙伟复能源公司负责人向人社部门表达了企业的迫切需求。
如何推动技能水平从“低”向“高”跃升?盱眙积极借鉴南京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一条“政企协同、产教融合”的新路径。一方面,鼓励企业作为用人和培养的“双责任主体”,灵活开展岗前培训、在岗提升培训等多样化形式;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实施“师带徒”“老带新”等“生产线上”的实操教学,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训中心,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前,全县已有5家企业组织开展了30余期岗位技能培训,覆盖多个行业领域。
与此同时,为减轻企业培训压力,盱眙还重新梳理并推出一系列惠企政策,实行“免申报、畅通领、线上办”等便捷服务举措,真金白银助企纾困。截至目前,已为2436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共计181.75万元,为188人发放岗前培训补贴9.4万元。
从“新”到“兴”:技能培训赋能乡村振兴
盛夏七月,在盱眙石马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碧根果园里,几十名果农正聆听专家授课。课堂上,老师详细讲解了果树修剪的目的、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随后,大家走进果园实地观摩示范操作,学习如何根据树体生长情况和品种特性进行科学修剪。
“其实我们种植碧根果很多年了,但收成好坏全凭经验,不敢轻易尝试新技术。”果农张德福坦言,“听说南京来的专家要下乡授课,我立马报了名。”经过为期7天的系统培训,张德福顺利获得碧根果种植专业技术证书。结业典礼当天,他的女儿也特地赶来见证父亲的“毕业时刻”。张德福笑着说:“没想到我比孩子还早毕业,这张证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我们全家的新希望!”这样的故事,正是盱眙县南北结对帮扶技能提升项目的生动缩影。技能培训,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百姓的生活轨迹。
盱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金昌介绍,今年计划围绕13个重点工种开展技能培训,目标覆盖2980人次,确保参训人员基本掌握一技之长,逐步建成一支“高、中、低”梯次分明、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的人才队伍。“我们将继续深化宁淮合作机制,聚焦产业发展和群众所需,推动技能培训走深走实,让更多劳动者在家门口实现技能提升、稳定就业、增收致富。”杨金昌说。(孙青 陈曦 徐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