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脱落、停车混乱、蚊虫肆虐、无物业小区脏乱差……这些困扰居民的“关键小事”,在徐州市泉山区段庄街道,正通过探索“党建引领+民主协商+政协参与”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新机制,得到有效化解。这一机制精准对接民生诉求,激发社区自治活力,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成为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
“三张清单”靶向发力,精准对接民生需求
段庄街道以“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为抓手,精准聚焦居民急难愁盼。在矿东社区,针对4813小区树木虫害扰民问题,社区党委书记范苒在协商议事会上提出治理方案。政协委员赵培义建议:“既要确保药物安全环保,更要动员居民参与长效治理。”最终,社区不仅高效完成了环保药物喷洒,更成功组建起居民“护绿巡查队”。数据显示,治理后小区蚊虫密度显著下降76%,居民满意度达92%。
这种“靶向协商”模式在矿山社区同样成效显著。面对一机厂小区停车秩序混乱难题,社区书记孟晓芹邀请政协委员参与协商。通过“实地勘察+法规解读”,清晰厘清《物业管理条例》中的权责关系,有效推动了区房管局出资安装小区铁门。“政协委员的专业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决策支撑。”孟晓芹表示。
“多元共治”凝聚合力,激发社区内生动力
针对老旧小区治理顽疾,段庄街道通过协商议事平台,有效整合居民、党员、社区民警等多方力量,探索自治新路径。在兴南社区,湖滨六期与花园小区长期缺乏物业管理。社区党委书记张庆伟组织多方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分别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并明确每周化粪池巡检、24小时安保巡逻等8项基础服务内容。此举不仅解决了卫生脏乱、设施维修滞后等问题,更极大激发了居民自治热情。首月即清理垃圾堆积点12处,更换照明灯8盏,居民对环境卫生改善的认可度高达95%。
政协“三维助力”,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政协力量的深度参与,为段庄街道基层治理注入了专业动能和监督保障。在榴园社区15号楼外墙脱落应急处置中,政协委员全程介入,提出建立建筑外立面“健康档案”、引入第三方安全评估、设立专项维修资金储备池等建设性意见。“政协的积极参与,推动我们实现了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的转变。”榴园社区书记吕梦乔介绍。目前,该社区已启动对老旧楼房的全面安全排查。
兴南社区的实践同样彰显了政协的独特作用。在委员的专业支撑和民主监督下,社区成功探索的“自治共管”模式,为无物业小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段庄街道党工委评价:“这一模式通过居民自主管理,实现了服务提升与成本优化的双赢。”
2025年以来,段庄街道充分发挥政协在基层治理中的优势,实现了“三个助力”:委员深度参与提供专业支撑,民主监督推动流程优化,政策资源链接促进资源整合。协商议事,议出了社区安全新屏障;民主监督,督出了环境整治新面貌;政协助力,凝聚了共建共享新合力。在段庄街道,“群众点题、政协搭台、部门协同”的治理新机制焕发勃勃生机,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篇章。(邹大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