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7月16日电(张本甫) 2024年南通港闸船舶公司一艘价值3.77亿元的挖泥船因出口退税证明问题迟迟无法开票。关键时刻,港闸开发区经发局局长马林牵头成立专班,陪同企业奔赴天津,仅用36小时就成功破题。“跨越2000公里,36小时内解决难题。”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公司负责人提起这件事仍难掩激动。

  这样的“极限操作”如今在南通市崇川区已成常态。五年来,崇川区以“首席服务员”机制为抓手,打破政企壁垒、重塑服务体系,将政务“服务力”锻造成区域营商生态的核心竞争力。

  起势谋新:机制破冰与服务开局

  2020年4月10日,崇川区召开服务企业大比武动员部署会。283名首席服务员接受“岗前”集中培训和辅导后,与企业“一对一”挂钩服务,着力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以“政府有为”助力“企业有成”。

  培训会上,每位首席服务员都收到了一本300多页的《政策汇编》,内容涵盖省、市、区针对工业、服务业、商贸流通、科创人才等领域的扶持政策。并要求挂钩企业的首席服务员要吃透相关惠企政策,确保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商务服务等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带去推动企业发展的诚意,把政策红利讲清楚、送上门。

  时任区商务局副局长的马晓峰是首批283名首席服务员之一,他驻点的单位是商业品牌“八佰伴”。当天动员部署会一结束,他便风风火火赶到八佰伴商场,为商场协调解决紧缺的防疫物资。马晓峰说,“服务企业没有过去式,只有进行时,我一直牢记‘用实际行动向企业表明:给我一个服务机会,还你广阔发展空间。’”

  在崇川,由机关干部担任企业“店小二”的传统由来已久,而“首席服务员”制度则打通了政府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据悉,每年年底,企业将对挂钩服务的首席服务员进行打分,优秀者将在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获得加分体现。

  提标扩容:机制升级与难题破解

  制度运行进入第三年,崇川持续推动“服务机制”向“治理工具”转变。2022年,崇川区对首席服务员制度进行全面优化升级,致力于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亲清政商关系,塑造“万事好通·濠满意”的营商品牌。全区432名首席服务员深入504家重点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

  依托升级版“崇川兴企通”平台,实现与市“惠企通”平台互联互通,优化平台政策解读、匹配、兑现等服务功能,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崇川区推出“免申即享”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由专人主动对接,企业无需申请即可直接享受政策补贴。

  机制提质,服务提速。为持续增强在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领域的竞争力,江苏易实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转板上市。区金融局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帮助企业一起厘清关系、出谋划策。在最后冲刺阶段,积极对接市级部门,帮助企业熟悉审核时重点关注问题,加强高管对监管政策的学习,督促中介机构做细做实相关资料,最终以零问题反馈无条件过会。易实精密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崇川区第11家上市公司。

  2022年上半年,因物流中断,南通至晟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无法发出,导致资金回笼困难。“幸好崇川税务部门雪中送炭,为我们办理了800多万元的增量留抵退税资金,缓解了资金压力,解了燃眉之急。”公司法定代表人方家兴说。

  2022年9月,崇川区提出“书记区长做一号首席服务员”,带头服务企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设立首席服务员书记专线,打通“线上点对点、线下面对面”的互动通道,精准对接企业诉求,带动全区各层级深入落实制度,用高水平服务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年,崇川继续优化制度,聚焦“送政策、促创新、解难题”三大任务,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服务范围。以“企业敢干”为导向,以“促创新”为重点,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生态蝶变:系统赋能与链条优化

  2024年,首席服务员累计走访企业2000余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700余个。通过“政企零距离”百场千企面对面活动,构建起横向分行业、纵向延区街的交流机制。面对面倾听企业声音,回应企业关切,实现问题闭环解决。

  2025年初,山姆南通项目改造因涉及多部门审批,进度缓慢。港闸经济开发区首席服务员介入,将项目任务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和办理时限,审批周期压缩了55%。

  崇川区《2025年首席服务员工作方案》中,将782名科级以上干部(含四套班子领导)全部纳入服务体系,按人头挂钩1366家企业,每人负责1到4家,承诺落实首席服务、首问负责制,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区市场监管局陈桥分局局长蔡静在走访江苏益鑫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时,了解到企业年后订单暴增、资金紧张。她积极对接南通市知识产权局和南京代办处,为企业开通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绿色通道。目前,该公司已获得约5000万元融资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

  新沪南船舶(江苏)有限公司推进价值3000万美元的新船建造项目时,因外籍船东要求调整控股结构,项目陷入时间危机。陈桥街道闻讯即协调区数据局、税务局提供专窗受理和快速审批服务,助力企业一日内完成变更登记所需的全部流程,保障项目如期签约。

  同频共振:协同发力与生态共建

  2025年4月,区科技局局长沈彬走访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其“智能驾驶线控底盘”项目存在研发资金缺口。沈彬立即组织业务科室建立服务团队,上门解读“两债一资金”等政策,帮助企业对接省级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成功申报省高投“战新基金”入库。

  “服务员不是快递员,是赋能者。”这是沈彬对角色的新定义。“他们不只送政策,更带资源、带方案、带未来。”这是格陆博创始人对首席服务员的期待。从“把政策送到企业”到“把企业纳入系统”;从“问题协调员”转型为“发展引路人”,首席服务员正在成为新型营商生态的“组织者”。

  据悉,崇川全面启动“紫琅干将工程”2.0,培养50名生态型服务员,打造智能装备实验室、数字文化协同中心、跨境服务枢纽站三大政企协同平台。同时,牵头制定《政务服务员能力评价体系》,向G60科创走廊输出“需求预测模型”,推动“服务力”从地方经验跃升为区域标准。

  五年蝶变,“首席服务员”在崇川从“解难者”转为“赋能者”,从“个体动作”演化为“系统设计”,从政策兑现的终点站迈向创新生态的起点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