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当全国多地陷入持续高温“炙烤”模式时,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68万亩水稻也经历着分蘖关键期的“大考”。面对罕见高温少雨天气,淮阴区创新构建“科技监测+精准调控+专家服务”三位一体保粮体系,以数字化赋能田间管理,用科学化调配水资源,为水稻生长保驾护航,全力保障三夏生产。

  在淮阴区马头镇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农技专家正冒着高温,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一同观察秧苗的长势,讲解高温天气田间管理的管理要点,手把手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今年三夏,当地依托农作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精准捕捉田间的温度、湿度、风速、土壤PH值等关键指标,实现了对水稻生长环境的全方位、实时化监测。“过去凭经验浇水,现在看数据种田。”种植大户路海展示着手机里的农情App,现在有这个系统,我们能实时观察到苗情、水温和水位,一旦出现任何情况,手机会第一时间报警,农技专家也会实地到现场来指导我们,给予精准的指导。现在通过精准管理,田里的杂草变少了,秧苗比去年同期更壮了。

  水稻分蘖期是水稻构建群体结构的关键阶段,高温会加速植株蒸腾、导致土壤干旱,还可能使分蘖数减少,同时杂草和虫害,也容易爆发。目前,水稻田间管理的核心是浅水促蘖、控旺防害。淮阴区马头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农技员李怀忠蹲在稻田里,手把手指导农户调整水层。他表示,针对高温导致的植株蒸腾加剧问题,我们成立了多个农技服务队,下沉到一线,指导农户,进行管理,科学地控水,避免高温伤苗。同时,我们也依托物联网系统,开展远程专家连线会诊,让我们的农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的指导。同时,指导农户,抓住时机,追施分蘖肥。及时开展飞防的作业,喷施叶面调节剂,为水稻生长补足“营养”,保持田间的水层,也为水稻撑起“清凉保护伞”,为秋粮稳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加强田间管理,淮阴农业农村部门还积极加强与水利部门的协同配合,统筹兼顾农业生产用水与其他用水需求,科学制订用水计划,确保农业生产用水优先供应。马头水利服务站站长张美刚介绍到,针对高温用水高峰,我们建立“农业用水优先、错峰调水”机制,同时组织力量,对田间沟渠,进行疏浚清理,及时清理沟渠内的杂草淤泥,减少了用水损失,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合理调度和设施完善,让每一滴水都能精准地流入稻田,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

  从智能监测到田间管理,从水利保障到技术支撑,淮阴以“科技之笔”绘就高温抗旱保粮的生动画卷。淮阴通过数字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正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着淮阴智慧。(王鹏飞 张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