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秦虹街道以“民生工作站”为载体,从“单纯资金输血”向“多元资源造血”转变,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激活内生动力、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盘活资源“蓄水池”,构建多元供给体系

  在扇骨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退休老党员郭师傅正为暑托班的孩子赏析对联。“民生工作站把我的特长录入资源库,现在我每周为孩子们上课。”据统计,社区银发人才库中像郭师傅这样的老党员、老职工、老战士就有11人。

  积极引入企业资源,瀚宇集团诚然物业为枫丹白露小区研发了集安防、物管、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治理终端,为22名高龄独居老人安装智能监测设备,紧急响应时间缩短至6分钟,以“科技+服务”模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效。

  民生工作站联合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高校成立“虹联盟”,定期举办“虹慈善”主题活动,目前已有580多名志愿者常态化参与社区服务。

  创新机制“活水源”,提升资源转化效能

  近日,枫丹白露社区民生工作站“第一书记”李江组织南京新百物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三江学院建筑学院、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等6家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协调梳理资源需求和社企服务清单33个。“我们改变了过去‘撒胡椒面’式的支持方式,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需求,实现精准匹配。”李江表示。

  通过项目化运作,释放资源最大效能。武定新村社区“社区食堂”采用“公益+市场”模式,既保障公益性,又提升经营效率,日均服务200余人次;乔虹苑社区与安康通合作打造“乔康汇”智慧养老中心,整合专业医护、场地设施和政策支持,为140多位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其助餐点荣获南京市“明厨亮灶”称号。

  营造共享“新生态”,确保常态长效发展

  党建引领聚合力,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资源协调委员会”,统筹各类党组织认领民生项目。市教育局筹措10万元专项资金,及时消除秦虹幼儿园安全隐患;通过“家园理事会”平台,4个老旧小区完成绿化提升、适老设施改造等工程。近三年来,街道累计落实民生实事项目43个,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现在每月都有新鲜事。”居民张阿姨指着公示栏里排满的法律诊所、亲子研学等活动日历说。去年街道新增志愿者近500人,其中包括大学生、新就业群体等新鲜血液,社区活力不断增强。

  下一步,秦虹街道将深化“资源+”模式,畅通社会资源的“源头活水”,探索跨社区资源整合利用的机制,不断释放民生工作站参与治理和服务居民的强大动能。(秦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