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群体工作在“云”端、穿行在“路”上,是城市街巷的“奔跑者”、温暖生活的“传递者”,也是基层治理网格中的“新生力量”。在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双向奔赴”中,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工委以小切口切入,坚持换位思考、服务为本,努力破解新就业群体融入不深、参与不足、粘性不强等问题,推动新就业群体从“城市奔跑者”变身为“治理响应人”。

  一张地图,让歇脚有去处

  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和各社区划出专门空间,完善“宁小蜂”服务驿站,配备空调、微波炉、充电器、应急药箱等设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纳凉、取暖、休息、充电等暖心服务,努力解决新就业群体“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打造新就业群体身边的休憩驿站。制作《中央门街道新就业群体暖心场景点位图》,标注驿站点位、开放时间和服务内容,让新就业群体能知道、能找到,肯来、想来、常来,以暖心服务凝聚情感归属。

  一个电话,让互动更便捷

  印制《致“小哥”们的一封信》,既倡导“小哥”文明骑行,保护自身安全,也鼓励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发挥“流动哨兵”作用,以“移动视角”捕捉治理细节,在走街串巷、进门入户时,发现险墙险树、垃圾乱堆、楼道杂物、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健康异常等情况,既倡议采取“随手拍”,也充分考虑新就业群体来去匆匆的职业特点,公布社区电话,鼓励以直接拨打电话方式向社区反馈风险隐患。强化首接负责,建立闭环机制,社区“接单”后立即安排人员跟进处置并做好登记;针对不属于本社区范围内的事项,采取社区之间“派单”方式及时处置,以沟通便捷提升工作实效。

  一场服务,让联系更紧密

  发挥党建联盟共建单位资源优势,组织对新就业群体开展高温慰问、心理咨询、健康义诊、就业指导、急救培训、矛盾协调等公益活动,吸纳新就业群体子女参加“暑期夏令营”“爱心暑托班”,缓解暑期看护困难。邀请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担任“流动网格员”“文明宣传员”“安全监督员”。及时总结展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实绩实效,开展“平安卫士”“热心小哥”系列评比,激发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提升融合粘性,吸纳更多新就业群体成为“社区网格治理血管”中的“红色细胞”,凝聚共治多元合力。(徐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