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在这一历史性转变中,常州高铁新城五年建设发展探索实践,恰是中央城市工作部署的生动诠释。
战略转型:城市发展的时代之变
城市发展方式从增量转向存量,从外延向内涵,从关注物质到关注人。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强烈而明确——中国城市发展逻辑正在发生根本转变。
常州高铁新城自2020年启动建设之初,便确立了“三年基本成形,五年展现风貌”的发展节奏,与中央提出的内涵式发展路径高度契合。
五年来,这座新城肩负“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四大战略使命,以“干则一流、出则精品”的标准,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创新驱动:产业活力的焕新密码
会议强调“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这恰恰是常州高铁新城五年发展的核心脉络。
走进今年刚建成的高新·奔牛智造港,16.76万平米的现代化载体内,大面玻璃幕墙与铝板工艺交相辉映,光、储、充一体化低碳设计将为这里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新能源与高端智能制造企业将在这里集聚共生,形成一片智能制造企业的创新沃土。五年来,高铁新城创新载体如雨后春笋,不仅刷新着城市天际线,更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空间。新科创中心,打造集科创工作坊、科创学院、科创集市于一体的“无限社区”;科创水镇二期,27.7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探索“工业上楼”新模式;高新·薛家精创产业园,聚焦高端智造与精密仪器;高新·生命科技产业园,打造合成生物与高端医疗装备研发高地。这些载体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和配套设施,更吸引了众多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汇聚,为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4月,21家项目集体签约入驻高铁新城核心区,飞行家、龙当代艺术中心等创新项目为区域注入全新活力。领航大厦吸引国家电网、华润化学材料、海尔创新、天合富家、泰沣禾源、识元科技等众多优质企业总部和创新平台入驻,为区域产业集聚注入了强劲动力。创智大厦以精准产业定位为导向,加速招商引资,助力区域产城融合不断发展。
“内城外产、一区两园”的产业布局逐渐清晰:核心区发展现代服务业,西部片区聚焦生命健康产业,东部片区培育智慧能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这一布局也精准呼应了中央提出的“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的要求。
宜居标杆:人民城市的空间表达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被列为会议七项重点任务之一。
常州高铁新城的实践,展现了宜居理念的空间表达。
近年来,区域内相继投入使用的新北区图书馆、文化馆、局前街小学新龙湖分校、新龙实验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以及正在加紧建设中的市一院高新院区、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正在持续完善着这里“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涵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
站在新龙湖畔,环湖商业与高新·乐活天地构成活力生活圈,星耀城正在全面重塑商业格局,催生文商旅融合消费新场景。星巴克、麦当劳、索菲特和诺富特酒店等优质品牌纷纷入驻,游购玩文化空间日益丰富。去年6月,高铁新城首家7-ELEVEn绿创大厦店开业,创下单日营业额近10万元的纪录,彰显了区域商业活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城在建设中还包含了足球训练基地、棒垒球训练中心、水上运动中心等多处文体空间,把“最好的地段留给市民生活”落到实处。
绿色转型:美丽城市的生态实践
会议提出“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常州高铁新城的生态实践可圈可点。
新城规划建设之初,就划定了新龙生态湿地公园、智汇社区公园、乐山河景观等生态绿道系统,将城市融入自然本底。这种规划理念,超前响应了中央提出的“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要求。
依托新龙湖公园、新龙生态林、高铁生态公园、三江口公园等城市公园,贯通生态绿道,形成居民休闲健身活动圈,放大“万亩森林、千亩湖面、十大公园”的绿色效应。
在建筑领域,全域推行绿色建筑二星以上标准。总建筑面积55万方的星耀城成为全市绿色建造全过程最完整的示范项目,为绿色建造“常州模式”提供了样本。
在各产业园区建设中,也普遍采用了各具特色的绿色建筑标准,薛家精创产业园配备屋顶休憩花园,让“产业与绿色四季共融”。高新·生命科技产业园内,双河环抱的自然景观与建筑完美融合,呈现“一企一栋,一栋一景”的生态布局。这些全新的开发模式,正是中央倡导的“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的微观实践。
韧性基底:安全发展的城市防线
会议提出“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常州高铁新城的韧性建设体现在两大维度。
在交通韧性方面,2023年6月启动的龙江路高架北延项目意义重大。这条全长10.8公里的南北中轴通道,北接常泰过江通道,南通“两湖”地区,计划于今年竣工。项目建成后,将与腾龙大道共同形成贯穿常州南北的中轴通道,大幅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在建筑安全领域,常州高铁新城这片热土承载着城市未来与梦想,安全始终是发展的首要前提和不可逾越的红线。新城建设者们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建立全覆盖、无死角的安全责任体系,确保安全生产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名人员。
智慧治理:城市大脑的常州方案
会议提出“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常州高铁新城始终将ESG理念融入发展脉搏,在智慧治理方面的探索走在前列。
在高铁新城核心区内,由智慧综合能源站集中供能的6平方公里辐射范围内,2万多户居民、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将随时享受不开空调就能拥有的舒适室温,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化管理。
在智慧交通方面,永安行共享氢能“小蓝车”的普及,为居民短途出行提供了便捷选择。今年7月正式上线试运行的高铁新城园区服务小程序,将通过数字赋能,创新智慧手段,成为招商展示的“数字窗口”,政企沟通的“高速通道”,企业发展的“智慧管家”。
这些智慧应用的持续落地,让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切实感受到了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站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开启的新起点,常州高铁新城用五年时间书写了一份“人民城市”建设的常州答卷:以人为尺,以质为要,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载体和家园。(丁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