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与南京海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日初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人工智能赋能全年龄段心理健康服务”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活动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肖承丽主持。

  来自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南京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及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高校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研究中心启动,并围绕人工智能与心理健康服务的融合展开深入研讨。

  政产学研·融合落地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吴愈晓教授,南京海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海滨,江苏省发改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处一级调研员罗伟光,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冯帆等嘉宾依次致辞,阐释研究中心建设背景、战略意义与发展愿景。

  据介绍,“日初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聚焦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整合高校科研、企业技术与公共服务资源,打造一个服务全年龄段、贯通家庭—学校—社区多场景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中心运营的“日初人工智能心理平台”集成六大核心技术,包括AI多维心理评测技术、AI自杀风险预测技术、AI虚拟陪伴技术、AI督导心理医生辅导技术、AI治疗性电子游戏与AI产后抑郁症预警技术,标志着心理服务从传统咨询迈入智能化、数据化的新阶段。南京熊猫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对系统进行技术支持。

  多平台启动·生态联动

  仪式现场同步举行了四大协同项目启动,包括:长三角“日初AI+心理政产学研实事项目”、长三角职教心理研究中心、长三角生涯规划研究中心、南京市“宁育未来”心理关爱服务平台。

  上述平台将与研究中心共同构建起“平台互联、数据互通、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为长三角及全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样板和支撑。

  项目汇报·成果初显

  仪式上,项目负责人张海滨系统介绍了“长三角心理关爱公共服务平台”与“苏陕协作心理关爱项目”的整体推进情况。据悉,两大平台目前已服务超过1100万人次,广泛应用于青少年、老年人、基层职工等重点群体,形成了涵盖评估、预警、干预、咨询、跟踪的闭环服务模式。平台通过“人工智能+人工”的双轮驱动,在危机干预、情绪支持、家庭沟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

  活动现场还为“优秀志愿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们在心理热线、平台陪伴、风险筛查等一线服务中的杰出贡献。

  启动赋能·迈向共建共享

  在主礼嘉宾共同见证下,“日初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启动。启动环节同步宣布多个平台和研究中心上线运行,标志着心理健康“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迈上新台阶。

  江苏省发改委一级调研员罗伟光表示:“‘日初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落地运行,是推动心理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实现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的关键节点。希望中心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成为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心理健康领域的新标杆。”

  学术研讨·理论与实践共振

  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心理健康服务”展开专题学术研讨。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省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心理数据建模、AI伦理、安全监管与服务设计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展望未来·从“日初”走向日常

  此次揭牌仪式不仅是研究中心启动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心理服务科技化、体系化、全民化的里程碑。未来,“日初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科研能力为支撑,以产业化为抓手,致力于打造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的“国家样板”和“数字引擎”。(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