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十四五”规划收官仅剩不到180天,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晒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成绩单——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重大工程顺利推进,主要指标基本符合甚至超过预期。

  精品力作闪耀全国舞台

  锡剧《烛光在前》摘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昆剧《瞿秋白》、扬剧《郑板桥》接连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舞剧《红楼梦》拿下中国舞蹈“荷花奖”……“十四五”期间,江苏艺术创作持续“井喷”,13部作品入选全国“百年百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作品数量实现“三连冠”……这背后是江苏构建的全生命周期艺术创作支持体系。

  目前,全省已建成1156座小剧场,打造“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文旅新场景,戏剧作品《打折》等5部作品获全国群星奖等群众文化最高奖项,让艺术精品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10万场“送戏下乡”浸润民心

  在徐州曹家班的唢呐声里,在常州“秋白书苑”的墨香中,江苏公共文化服务正从“全覆盖”迈向“高效能”。全省114家公共图书馆、105家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数量居全国前列;1011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城乡“文化客厅”,1005支群众文化团队活跃在街头巷尾。

  “送戏下乡”超10万场、省级送戏超1.3万场,“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吸引187.7万人次观展……江苏创新“政府端菜+百姓点单”服务模式,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12项人类非遗勾勒文明长卷

  大运河波光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三年迎客超千万;苏州园林中,“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让游客与昆曲、苏绣不期而遇。江苏1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居全国第一,162项国家级非遗、227名国家级传承人构建起完整的保护传承体系。

  文物保护领域同样捷报频传:5个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3881处。博物馆体系持续壮大,全省362家备案博物馆年接待观众1.39亿人次。

  去年旅游总收入1.34万亿元

  2024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交出亮眼“经济账”:接待境内外游客10.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4万亿元,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6201亿元、占全国10.04%,保持全国第一。12138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占全国15.6%,数量居首,彰显出文旅产业的“江苏实力”。

  消费场景不断升级是关键。全省建成16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1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均列全国第一;“水韵江苏”文旅消费推广季带动直接消费超320亿元。

  数字技术重塑文旅新体验

  在苏州“拙政问雅”,游客穿越数字屏障与古人“对话”;在全省32家智慧旅游景区,5G技术让导览服务触手可及。江苏智慧文旅平台汇聚3.47亿条数据,实现6469家文旅单位实时监测。

  3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2家技术创新中心、47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江苏在文旅科技领域持续领跑,“5G+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等试点项目数量全国领先,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金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