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夏粮收购期。在淮安市清江浦区黄码港产业园的苏粮淮安粮食产业有限公司,一辆辆满载粮食的大货车排成长龙,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引导车辆进行扦样、检验、称重等流程。经过检验合格的车辆依次驶入装卸区,液压翻板设备快速运转,大约20分钟便完成一辆车的卸粮作业。
“目前,公司日收购量超2000吨。每座浅圆仓配备粮情测控、智能通风等绿色智能储粮系统,可以对在库储粮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全方位保障粮食存储安全。”该公司总经理山韬介绍,为高质量推进夏粮收购工作,企业合理运用智能出入库和收购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对粮食到库登记、检斤称重、入仓确认、数量结算等重要环节实现全过程线上监管。
“粮仓储存条件决定了粮食品质,我们既要收好粮更要储好粮。”走进6号粮仓,一股凉意迎面而来。作为园区的大型智慧粮仓,它存储的每一粒粮食都能被“黑科技”守护。“现代化的粮食仓储要求绿色低温储粮,我们特别采用谷物专用空调和冷谷机对整仓粮食进行控温降温,后期根据现场保管需要,还可适时采用无毒无害的氮气储粮技术,可以延缓粮食陈化,防治虫害,更好保障粮食品质。”山韬说。
粮仓内部高大宽敞,仓顶上方装有近30根蓝色多功能线缆,一直插入粮堆底部,每根线缆均匀分布多个传感器,能够感知每个角落粮食的温湿度变化,并将粮情信息实时传入粮仓的中控室,进行数据分析,全面保障储粮环境平稳健康。山韬介绍:“凭借这些智能设备和集成系统,管理人员在电脑前即可掌握粮情,不仅大幅提高管理效率,也为粮食存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此外,该粮仓融合高标准储粮与智能化管理,是国内领先的仓储设备。通过与黄码港和周边粮食企业的深度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区位及企业各自的优势,实现“储贸加一体化”的产业集聚效应,进而优化区域粮食储备资源布局,提升粮食安全保供能力。
不远处的益海嘉里(淮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也是一番忙碌景象。在大米加工车间,各条全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清理、砻谷、碾米、抛光等步骤有序进行,加工好的大米经过全自动真空低氧包装机,再经打包称重、抽真空、金属探测等,装袋入箱输送到成品仓库,数台高大的码垛机器人灵活运行,将刚下线的一袋袋大米码放整齐。“全自动化设备既能提高加工过程的质量稳定性,也能实时监测加工过程,进一步保障大米加工质量。”该公司总经理李超说。
谈及为何选择落户清江浦,李超直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营商环境。”淮安作为农业大市,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属于粮食净调出地区之一,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原料供应;其次,黄码港不仅有着连接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枢纽功能定位,产业园更是坐拥“10分钟上高速、15分钟达高铁、40分钟抵机场”的立体路网。“此外,益海嘉里集团同步在全国多地布局产业、规划工厂,淮安厂区在较短时期实现落地投产,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对集团的全力支持和关心帮助,高效及时处置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每一项困难,确保问题不过夜、不拖延,这充分体现了‘淮安速度’‘清江浦服务’。”李超说。
在益海嘉里,一粒稻谷有无限可能。“我们可以生产出20多种产品,比如,稻谷可以加工成优质大米,分离出来的稻壳可作为生物质能燃料被用来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稻壳灰被用来提取白炭黑、活性炭、多晶硅等高附加值产品,且没有残渣废物排放。”李超介绍,通过“吃干榨尽”式的精深加工,企业不仅保证水稻加工全过程节能环保,而且能够带动本土的传统农业和农产品由粗放种植向精准生产转变,全面贯彻节粮减损,真正落实“藏粮于技”,为清江浦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机遇。(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