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热浪蒸腾,在南京工业大学泰兴产业园这片产业重镇,“膜净印染”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团正以脚步丈量企业,用专业回应现实。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的青年博士们,选择以“喷墨印花墨水用活性染料提纯工艺”为切口,走进一线生产环节,探索科研与产业之间的双向奔赴。
深入现场一线:走进染料工厂识别工艺瓶颈
在万得化工(泰兴)有限公司,企业总经理周永乐为博士团一行简要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核心业务与技术方向。实践团成员分组走访生产一线,重点聚焦染料合成与分离流程,围绕膜技术在提纯环节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记录和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博士团敏锐捕捉到当前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例如,某些合成反应中杂质去除效率低、后段干燥过程能耗高等问题仍困扰着企业高质量生产。他们围绕这些瓶颈整理出多条技术难点清单,作为后续课题挖掘的重要依据。
交流结束后,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季青春代表学校向企业授予“南京工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铜牌,表达了将青年科研力量更好嵌入产业发展的愿景。
聚焦工艺痛点:围绕膜法优化展开技术对话
在泰兴锦云染料有限公司,博士团通过座谈深入了解企业在喷墨染料与墨水研发方面的技术路径与应用挑战。企业副总经理戴仲林介绍道:“随着高性能墨水需求的提升,我们对原料纯度、生产柔性与环保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有工艺仍存在优化空间。”
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博士团聚焦膜技术在工艺流程中的深度应用方面进行关键思考:一是探索在合成反应中引入“边合成边分离”的纳滤策略,降低副产物生成、简化后处理流程;二是评估膜浓缩替代传统干燥工艺的可行性,以减少能耗、提升生产灵活性;三是关注膜洗脱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及政策鼓励导向,推进绿色制造全链条优化。
企业技术人员与博士团就上述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从反应前端考虑分离效率”是未来绿色染料制造的重要方向。
授牌仪式上,季青春向锦云染料授予“南京工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铜牌,校企双方正式建立长期合作基础。
对接产业需求:推动科研落地共建合作平台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企业现状的调研,更是对科研与现实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博士团将“技术识别—问题提炼—方案研判—平台共建”作为闭环思路,通过实地观察与集中讨论,为产业升级提出了初步科研响应路径。
“这次走访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膜技术在实际工艺中的痛点,也让我们反思如何让科研更接地气、更解决问题。”博士团成员表示。
企业负责人则赞誉:“这批学生既有专业深度,又有问题意识。希望未来能将实验室里的膜,真正落地在我们的染料工厂。”
实践活动结束后,博士团成员正在整理调研数据,计划结合已有课题背景,设计可行性研究方案,并在学院内部发起“膜净印染”工程挑战周,以科研促产业、以实践促培养。(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