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梅香e韵”非遗传承实践团先后赴南京市甘熙宅第严凤英故居、浦口区同心社区及安徽宿州灵璧县黄梅戏剧团,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开展学习调研、志愿宣讲与人物访谈,以青春之力助推非遗传承,在实践中厚植文化自信,书写青年担当。

  南京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

  实践团首站走进南京市甘熙宅第,学习走访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故居遗址。在戏曲展厅,团队成员吉奕翰、黄盛一、张金薄担任讲解员,向参观群众系统介绍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色,感受黄梅戏从乡音俚曲走向国家舞台的文化力量,增强文化认同。

  学习走访南京市甘熙宅第严凤英故居遗址

  为推动非遗走进群众生活,实践团走进南京浦口同心社区开展黄梅戏主题科普宣讲,团队成员周超以互动游戏、趣味教学形式面向社区儿童普及黄梅戏知识(知识问答小卡片、绘画涂色纸),生动展现戏曲艺术魅力,赢得社区师生一致好评。

  团队成员向社区儿童普及黄梅戏知识

  实践团最后一站走进安徽省宿州灵璧县老年大学及当地剧团,实践团主要负责人郭建国、李俊达和三位黄梅戏民间传承人深入交流。他们凭借对黄梅戏的热爱组建了磬乡黄梅戏剧团,在灵璧县老年大学义务教学,默默带动一批批黄梅戏爱好者投身文化传承事业。

  面对非遗传承困境,黄梅戏非遗传承人胡长敏表示:“年轻人有知识、有技术,更应该走近非遗,守住我们的根。”同时也希望现代技术能为非遗注入新的传播能量。现场这一番话令同学们动容,也激发起团队成员对“非遗+信息化”的实践创新思考。

  此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进非遗、感悟非遗、传播非遗,在身体力行中理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未来,“梅香e韵”非遗传承实践团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承非遗薪火,以实际行动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刘全新 吉奕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