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这座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文化重镇和工业摇篮。近年来,无锡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和产业升级的深入实施,无锡正逐步从传统的“制造之城”向“创新之城”“创意之城”转变。

  无锡市委网信办联合新华网江苏频道推出“无锡观察”系列报道,全面展现无锡在经济社会、产业创新、历史文化、生态文旅等方面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展望,通过深入采访与实地调研,挖掘无锡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独特魅力。

  新华网南京7月25日电(李南丹)跟着桨板赛事的浪花触摸运河的千年肌理,循着惠山古镇的夜灯走进璀璨的江南夜宴,乘上空中专线在鼋头渚樱花海中完成一场“空中穿越”……

  近年来,无锡以赛事引流、传统焕新、科技赋能为路径,激发消费活力,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无锡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46亿人次,同比增长15.2%;实现旅游总收入1752.09亿元,同比增长10.8%。加速奔跑的背后,一场以政策为牵引、科技为助力、生态文化为根基的文旅产业变革正在无锡深度演进。

 赛事引客 文旅留客

  一场赛事激活一城消费,大型体育赛事正成为激活无锡文旅市场的催化剂。近年来,从因水而兴的各类水上赛事,到已走过十年征程的“锡马”,再到火爆袭来的“苏超”联赛,全国各地游客因赛事纷至沓来,深度感受无锡的运动活力、山水盛景、人文底蕴与烟火气息。

  7月第一个周末,2025年中国桨板俱乐部联赛(无锡站)在古运河清名桥段开赛,近200名选手挥桨竞逐,其中95%以上为市外选手。同期,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接待客流量突破24万人次,“以赛为媒”的引流效能凸显。无锡将龙舟赛、桨板赛、赛艇赛等各级水上赛事贯穿全年,把“太湖明珠”的水韵特质与运动激情深度绑定,让参赛选手和游客有了“为城而留”的浓厚兴趣。

  无锡马拉松赛,被“跑友”称为“最懂跑者的马拉松”。今年3月,借助这场“顶流”赛事,无锡面向近43万名报名选手推出“锡马有礼”消费券大礼包,涵盖4大品类、36款优惠券,将参赛者转化为深度游客。据统计,本届“锡马”在餐饮、住宿、旅游等方面共产生经济效益5.05亿元,较上届提升78.2%,创历史新高。亮眼数据背后,是无锡精心打磨的流量转化策略:让赛道成为城市的展示窗,将参赛者转化为深度游客,在停留中释放消费潜力。

  “苏超”的到来,为无锡的“赛事经济”更添了一把火。今年7月20日,无锡队主场迎战淮安队,全市多个景区单日游客量破今年暑期档纪录,其中淮安游客占比超七成。“路上开了四个小时,带着家里人一起来鼋头渚和灵山景区玩,遗憾的是没有抢到苏超的票,但是也感受到了无锡的热情。”淮安市民周军表示。

  

 无锡灵山景区内,因“苏超”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体育赛事带来的大客流,既是机遇也是考验——城市能不能留住客人,更多取决于赛事之外的游客体验上。无锡通过交通疏导、服务优化等举措多管齐下,让游客感受到满满的诚意。比如,6月初发布的“跟着‘苏超’游无锡”优惠政策中明确,在无锡主场比赛日所在的周六、周日,全市政府性公共停车场库对客队城市牌照车辆提供免费停车服务。各景区也纷纷推出“配套动作”,像三国水浒城景区就通过增加临时停车场、公交班次以及景区内接驳车等,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经典焕新 破壁出圈

  在无锡文旅的版图中,惠山古镇、南长街等老牌景点承载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如何让传统文旅资源既“守得住根”又“玩得转新”?无锡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核,推动传统文旅资源与现代消费场景深度嫁接,重塑老牌景点的吸引力。

  惠山古镇的变化是这场变革中的代表之一。夜幕降临,惠山庙会巡游队伍浩浩荡荡,穿街而过;水域中央,水上名人秀尽显江南文化独特魅力;岸边灯下,锡剧演员水袖轻舞,唱腔悠扬……5月底,惠山古镇西神广场附近的宝善坊在一片流光溢彩中正式开街。除了精彩的表演,宝善坊内的各类店铺也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据统计,开街当天,惠山古镇迎来了超6万人次的客流。

  

  惠山古镇宝善坊夜游

  “我们策划并落地了一系列主题鲜明、亮点突出的文旅活动,通过开辟文旅消费新场景、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让古镇文旅破圈发展。”无锡文旅集团联席部部长张文娟说。围绕“苏超”和暑期消费热点,无锡文旅集团还联动盱眙龙虾啤酒节、文发文创市集,落地点球大赛、国潮电音派对、缤纷夜市、暑期研学等活动,将西神广场、宝善坊、泥博馆串联成线,让消费者在品尝美食中欣赏夏夜古镇风情,实现从“路过”到“沉浸”的体验升级。

  老牌景区旅游项目相对成熟,各景区间的协同互动也为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提供了新选择。比如,去年中秋期间,惠山古镇金秋菊花展的雅致与梅园金秋灯会的璀璨相映成趣,让景区从“打卡地”转变为“体验场”。设置秋叶艺术长廊、推出“落叶盲盒”、举办秋日露营音乐会……“江南醉美赏秋地”的城市品牌得到持续深耕,将自然时序转化为消费契机,老牌景区的创新实践让游客在时光流转中产生与城市“一期一会”的情感联结。

  不仅如此,为了激活年轻文旅消费群体,无锡的老牌景区还学会了“破圈说话”:“天下第二泉”的琴声通社交媒体平台穿透次元壁;“大学生园林旅拍”“我在惠山实名支持无锡队”等话题评价类活动紧跟热点,主动用网言网语讲好文旅故事,“流量”也随之转化为“留量”。

  科技赋能 智启新篇

  人工智能时代,随着游客对个性化、差异化旅游产品的需求逐渐增长,无锡正以敏锐的嗅觉抢抓机遇,依靠科技赋能,催发新兴文旅业态繁茂生长,努力培育留客“新引力”。

  “有趣”“现实版科幻大片”“酷炫”……越来越多的游客为无锡文旅体验打上新的关键词。今年春节,拈花湾景区发布了一部融合了AI、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创意视频,在国内外多个网络平台引发热议。有外国网友留言:“我想立刻订一张去无锡的机票,看看现实中的拈花湾是否如数字世界般神奇。”短短一个多月后,景区内1500架无人机在夜幕中配合全息投影、3D投影以及烟花秀等技术手段,让“拈花一指”的画面从想象走向现实。

  在鼋头渚景区,樱花树下的AI咖啡店里,机械手臂优雅旋转,平均1分20秒便能为游客制作一杯咖啡。樱花谷还首次引进AI/MR元宇宙科技,将虚拟角色、场景、特效等与樱花谷物理空间无缝融合,既保留了“樱花胜地”的传统优势,又运用科技创造了“别处没有”的独特记忆。

  低空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也让无锡文旅的视角实现新的“跃升”。空中赏樱专线、宜兴“云游美栖”航线服务、江阴外滩低空游览项目等多点开花,让“看过美景”的游客愿意“再从空中看一次”,推动“单次消费”向“多次体验”升级。

  

 空中赏樱专线

  今年五一假期,在无锡冠嶂山头,不少游客解锁了“空中外卖”新体验——通过无人机配送,茶饮、餐食直接“飞”到游客手中。为此提供服务的羲翎科技,是无锡市滨湖区今年新引进的低空经济总部企业,也成为当地培育新兴业态的典型案例。大模型、人工智能、文化元宇宙、AIGC、新型显示和感知交互……无锡多地新兴业态企业的蓬勃发展,让科技赋能文旅产业有了源源不断的底座资源。

  近年来,无锡先后出台《无锡市繁荣文化旅游业若干政策措施》《无锡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政策文件,“加大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业态项目招引、建设的扶持力度”“发展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促进虚拟现实体验等文娱业态场景创新”等举措,为未来文旅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因为一场赛事爱上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邂逅感受独特文化,因为一点改变期待下次重逢,文旅融合的“无锡解法”,正把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成为更多游客“来了还想再来”的向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