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时值用电负荷增长高峰期。期间,国网邳州市供电公司首次大规模应用2进14出环网柜搭建临时母线系统,成功破解基建施工与电力保供的“两难”问题,为保障城市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

  大规模应用临时母线系统破解老旧变电站改造难题是在徐州地区的首次应用。整个改造过程,尤其是在用电最高时段,主城区居民和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未受影响,实现了“零感知”施工。位于城市核心地带的110千伏二庙变电站,承担着为周边居民区、商业中心和重要单位供电的重任。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是提升电网长期供电可靠性和承载力的要求。然而,改造工程涉及设备更换、系统调试等复杂环节,传统方式往往需要长时间停电配合施工,风险极大。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期间,空调等制冷负荷激增,电网处于全年最脆弱的“尖峰时刻”。如何在保障城区供电“生命线”绝对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高效推进基建改造,成为摆在邳州电力基建团队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

  面对挑战,国网邳州市供电公司电力基建团队迎难而上,在上级公司指导下,会同监理、施工单位创新施工方案,经过与设备管理单位多轮周密论证,首次在该变电站大规模应用了“2进14出环网柜”技术方案,作为变电站改造期间的临时“心脏”——临时母线系统。

  该方案利用环网柜灵活可靠的组网特性,通过配置2路高压进线和14路高压出线,构建起一个独立于改造主体设备的临时供电网络。在正式改造启动前,先将城区核心负荷通过环网柜14路出线,安全、平稳地从原有系统无缝切换至这条新建的“临时母线”上。如同在施工现场旁架设了一条“电力高速公路”,确保了核心区域的电力供应完全不受站内主体设备改造的影响。改造完成后,负荷再安全切回改造后的新系统,实施过程中实现了“负荷转供、不停电作业”。所有关键负荷切换操作均在环网柜内完成,速度快、影响小,用户几乎无感知。同时,2进线的设计提供了N-1甚至N-2的冗余备份能力,增强了临时系统的可靠性。

  “这次成功的实践,是基建与运维深度融合、技术创新服务民生的典型案例。”项目负责人邵斌表示,“2进14出环网柜搭建临时母线方案的成功应用,不仅解决了我们眼前的工程难题,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徐州经验’。接下来,我们将系统总结此次经验,优化技术细节和操作流程,将其应用到更多城区电网升级改造项目中,特别是负荷密集、可靠性要求高的区域,为持续提升城市供电保障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刘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