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举行的领导干部(知识产权保护)专题研究班上,江苏省13个设区市分管副市长和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收到了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的一份特殊礼物——《2025年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知识产权图谱》《2025年江苏省重点产业专利分析报告》。大家爱不释手,感叹这是加快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科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别向导和得力参谋。
专利导航,谋定后动。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聚焦重点产业、关键领域,下好知识产权“先手棋”,深入实施专利导航工程,一个“政府引导、多方协同、平台搭建、数字赋能、成果共享”的崭新局面加速形成。
绘制“图谱”,精准把脉产业走向
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江苏提出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明确持续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主动策应谋“大”向“强”信号,立足自身实际,从今年年初开始,邀请政企校研专业人士,深入调研、研讨分析,绘制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等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外加具身智能产业集群,以及50条重点产业链的知识产权图谱,详细展示产业链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载体、发明专利申请等新进展、新情况,成为各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专业指引和重要支撑。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江苏知识产权系统以专利导航为抓手,精心构建“三级联动”专利导航服务体系,夯实服务载体。省知识产权局印发《江苏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管理办法》,建成包括3家国家级支撑服务机构、7个国家级基地、10个省级基地、32个市级基地在内的“7+10+N”导航工作体系。2024年,全省17个国家和省级基地围绕重点产业,完成产业专利导航报告86件。
从提升服务质量出发,打造精准化专利导航项目管理新模式。编写发布《专利导航实务指引》,服务机构和企业。将专利导航和重点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协同发改、工信等产业主管部门实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导航55项,全省6项成果入选国家首批专利导航优秀成果,数量全国第一。
竞逐数字浪潮,江苏知识产权系统大力推动专利导航成果数字化应用,突出数字化赋能创新主体,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覆盖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50条重点产业链的专利数据库,开发“一键导航”推送功能,为5000余家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常州市搭建“合成生物个性化创新生态平台”,免费开放专利布局服务;南京市运用智慧化导航平台为1000余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公益“体检”,实现专利导航对高价值专利培育的全过程精准指引。
今年年初,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公开征集、遴选组建了江苏省专利导航咨询百人专家库,从产业技术、法律风险防控、专利信息分析等方面把关定向。专家库由省知识产权局统一管理,全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省级以上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专利导航服务支撑机构共享使用,促进专利导航提质增效。
区域协同,助力产业追“高”逐“新”
提到邳州市,人们想到的常常是以大蒜为代表的绿色食品、木材家具等传统产业。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如今这里的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碳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已蔚然成势。
单看半导体产业,邳州已有企业59家,搭建了光刻材料研发中心、半导体材料科创中心、半导体产业研究院等28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用知识产权力量助力邳州打造半导体产业“芯”高地,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邳州市知识产权局共同发布《光刻胶产业专利导航报告》,针对光刻胶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绘出产业发展全景图,为企业创新提供贴心服务。建议推进光刻胶配套材料与工艺研发,组建产业联盟,建立产业高端光刻胶核心技术专利池,上下游企业协力推动国产光刻胶技术一体化发展。经过多年发展,邳州半导体材料与设备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有4家半导体行业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半导体产业销售开票约26亿元。
专利导航精准“指路”,区域产业发展追“高”逐“新”。江苏知识产权部门努力把专业优势转化为引导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撑力,帮助各地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比如,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导航报告,联合徐州经开区知识产权局发布起重机产业专利导航报告,携手扬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布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专利导航报告等等,为全省不同地区的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规划“路线图”。近年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持续通过专利导航分析、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快速预审等举措,助力人工智能从“技术突破”向“产业落地”跃迁。2024年,省知识产权局指导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梳理分析国内外通用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布局、产业技术研发重点等,形成了《通用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导航报告》,鼓励省内高校资源进一步与企业合作,加速新模型、新算法落地。建议出台省级方案,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协同建设相关领域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更好促进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前,全省人工智能产业专利申请量超13万件,约占全国的7.8%;其中,发明专利超12万件,在全国占比约7.7%。
服务企业,“微导航”发挥“大作用”
常州新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一粒普通玉米正引领开展一场“蛋白质革命”。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团队成功将玉米的蛋白含量从7.5%提升至12%,这一突破意味着每年可替代进口大豆约3500万吨,为我国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加了一道“新保险”。
像常州新米生物一样,一大批创新型苏企异军突起,其中不乏专利导航受益者。今年3月25日,省委统战部、省知识产权局等九部门在常州新北区共同举办“强链扩群、强基向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行活动—合成生物产业服务专场活动,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重磅发布了《合成生物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用全球视野分析研判合成生物发展现状、专利态势、技术热点、研发核心方向,还为多家重点企业定制知识产权体检报告,提供专利布局、专利价值评估、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等多维度解决方案。常州新米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省知识产权局、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依托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以企业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为基础,多角度深入剖析,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驾护航。“合成生物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对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是挑战也是机遇,有这份报告帮助纵览产业全局,获益多多。”
今年4月,正值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扬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江都区一家生物农业企业定制了一份知识产权微导航分析报告,指导企业成功登记了多件数据知识产权申请。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份报告多维度给我们企业‘画像’,进行科创力评估分析,帮助聚焦自主知识产权布局,为企业补齐创新能力短板提供了方向。近年来,扬州市面向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微导航’分析工作,推动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受益企业超过50家。”(戴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