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开发区的人才服务像‘苏超’南通队一样,守得住、能助攻,更有关键射手的突破能力,让我们人才安心搞科研,像进球一样取得成绩。”在今年的第十五届江海英才创业周上,来自南通开发区的落户人才、源求新材料(南通)有限公司创始人章扬,以当前火热的“苏超”为切入点,现身说法,点赞开发区人才服务。
随后,记者对近年来落户南通开发区的人才进行跟踪采访。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南通开发区通过构建覆盖引进、培育、扶持、成就全链条的精准高效人才服务生态,累计成功对接服务26名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这些顶尖人才已成为驱动区内企业技术升级的核心力量。
能守门:让人才无后顾之忧
“2023年我落户时已经结婚,但我相信如果当时未婚,南通开发区肯定要给我当‘红娘’。”章扬活动现场的发言,引起一片笑声和掌声。
虽是玩笑话,但南通开发区组织人才部门真是“热衷”于当“红娘”,有数据显示,近两年,开发区人才部门已经开展“红娘”活动逾5场,“配对”成功的人才超过10对。“人才落户,首先应该让他能够生活安稳。”南通开发区人才科技局副局长姚婕笑着说。
对于让人才无后顾之忧这一点,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葛旭飞深有感触。2023年,博士毕业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葛旭飞,通过参加“百名博士江苏行—南通站”活动,应聘入职中天科技。
“我入职不久,爱人也正好毕业,但十几封求职信都石沉大海,‘毕业即失业’的焦虑感特别强烈。南通开发区组织人才部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主动为她推荐岗位,最终,我们夫妻二人都在南通觅得心仪的工作。”
“衣食住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发区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就像球场的守门员一样,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开展科研工作。”章扬的发言再次博得掌声一片。
会助攻:真金白银提供扶持
“足球是集体运动,团队合作才能取得胜利,所以助攻必不可少。”章扬表示,南通开发区可以说是“金牌助攻手”。
“搞科研是要‘烧钱’的。落户之初,我们缺少资金,开发区组织部、人才科技局和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帮我们解了厂房等燃眉之急,同时宿舍租金减免。”章扬说,随着研发进入正轨,相关部门又帮他相继申报“星湖人才”“江海英才”计划,使他获得更多资金扶持。
“‘苏超’赛场上,南通队通力合作取得连胜。在我看来,就政府服务这方面,南通也是一流的。”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专业硕士崔巍,2023年在南通开发区创业,成立芯科众联新材料(南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科创型企业,在新能源、半导体、通信、航天、导热等领域都有服务配套的场景和机会。
崔巍表示,在落地近两年时间里,感受到南通开发区所提供的良好保障和服务。“政府部门不但有真金白银的扶持,还能提供很多信息,帮助我们快速调整产品方案,使企业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在他看来,政府部门的服务和南通队一样,“踢的是团队足球”。
真突破:科创成果竞相迸发
除了后场的坚守与中场的助攻,关键时刻的坚决突破也是必不可少的。
葛旭飞的落户就颇具代表性。2023年7月,当时身在海外的他受邀参加“百名博士江苏行—南通站”活动,但是三次订机票三次被无故取消。无奈之下,他委托同样参加活动的同学带去了自己的简历。
这样看似并不合规的参加方式,葛旭飞自己也坦言,“就是试试看”。谁知道,看到其简历后,开发区组织人才部门敏锐发现其所学与区内企业十分契合,随即开通绿色通道,向中天科技海缆公司进行重点推荐。于是这份“9000公里外的简历”绕过各个环节,“直通”到公司总经理手中,当年12月葛旭飞正式落户南通开发区。
去年葛旭飞和中天海缆的技术团队一起,攻关国际难题,在连续20多个35℃的高温天内,反复研究直流海缆测试项目,最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今年3月份,凭借海外背景和英语能力,我带领团队参与中东项目,前往阿布扎比与当地客户深入沟通,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就为公司赢得40亿规模的大订单。”他已经从“单一技术骨干”向“复合型研发管理者”转变。
在交谈中,章扬、崔巍也表示,在落户、研发、投产等关键时刻,身边总是会出现开发区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总是从实际出发,突破一些条条框框,和我们一起走向‘进球’的胜利。”
复旦大学本科毕业、远赴海外深造13年的章扬,在落户南通后,很快取得了“进球”。他和团队专注于高端球形催化剂载体的研发与生产。“两年不到,我们现在的产品性能可以对标、部分优于海外竞品,但成本只有进口的60%。目前,我们的丙烷脱氢载体,性能已超越业界标杆,而且转化率更高、选择性相当、稳定性更强。”
而崔巍和他的芯科众联,也已经实现从“实验室”到“流水线”的跨越,目前企业已经正式投产,将形成年产1.2万吨特种无机纳米材料的生产能力,并得到宁德时代、星源材质、比亚迪、远景新能源等海内外核心客户的认证使用。(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