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名单正式发布,江苏省有4个项目跻身“标志性产品”行列,其中江苏新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倾转旋翼飞机”项目是江苏未来制造方向的唯一入选项目。
这一项目脱颖而出的背后,是专利保护的助力赋能。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保护工作,以“快”为先,高筑知识产权保护“护栏”,持续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促进“知产”变资产,助力跑出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度”。
预审快,服务覆盖20个重点产业
当今社会,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由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孵化而来的太初(无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抢抓机遇,与人工智能“共舞”,致力发展世界领先的自主可控计算技术和生态,为社会各界提供高能效的智能超算解决方案。为将核心研发成果进行专利布局和保护,公司向无锡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寻求帮助。无锡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员第一时间深入企业调研,进行集中预审,指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目前,公司已有38件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授权率高达97%,企业抢占未来赛道的底气和实力进一步增强。
知识产权“快”保护,首先体现在快速预审上。预审快一分,创新主动性增十分。
淮安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单体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N型(掺磷硅片)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主产大尺寸单晶N型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BC(背接触电池)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6%,产品性能国际领先。2024年,公司向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交24件发明专利申请批量预审。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员迅速到企业了解专利申请细分领域,指导专利文件修改,开展专利申请和布局。目前,公司已授权8件,最快授权周期42天。去年,TOPCon电池完成开票收入61.7亿元,纳税3500万元;出口逾16亿元,超过上年50倍。
“十四五”初期,江苏聚焦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自主可控战略目标,布局建设“1+13+N”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确保科技创新成果获得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保护。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系统面向“1650”产业体系,努力提高专利预审服务质量效率。专利预审服务覆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物联网等20个重点产业。
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新推出审前主动对接研究技术方案、一对一专人审查、全流程跟踪的服务模式,去年共接收全省100家企业的128批次批量预审请求,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预审合格申请359件,已获授权144件,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授权快,全流程效率提高九成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授权,是专利获得法律保护的关键环节。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第一动力”激荡澎湃的当下,用尽量短的时间获得专利授权成为创新主体的普遍诉求。
江苏知识产权系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并满足了创新主体的期待。去年,江苏企业通过预审,专利授权时间压缩90%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由平均22个月缩短至3个月。2024年,全省累计受理专利预审申请4.9万件,获得授权3.4万件,专利预审合格率、授权率分别比上年提高11.8个和5.5个百分点。
早在2022年下半年,江苏新扬新材料公司就提前布局“大型倾转旋翼飞机”相关专利,向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交了6件专利预审申请。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此高度重视,将专利保护方针中的“快”字要求落实到服务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对专利保护范围、专利文本撰写等提出优化建议,最终6件申请全部获得授权,平均授权周期64天。如今,公司已成功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多项,其中“大型倾转旋翼飞机”专利成果填补了相关研制空白。
维权快,逾万案件结案不超两周
“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开拓市场,知识产权矛盾纠纷、法律诉讼也明显增多。有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出海破浪”速度甚至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江苏知识产权系统把快速应对矛盾、快速处理纠纷作为有效维护江苏企业合法利用的重要思路和路径,积极搭建行政、司法、调解、仲裁等多元解纷渠道,形成了“民事调解、行政管理、司法介入”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同时加速构建防护网、响应网、保障网、人才网,系统性提升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
今年5月,泰州、连云港、盐城、淮安、镇江、宿迁获批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至此江苏的分中心增至14家,数量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构设区市全覆盖省份。江苏分中心新设盐城中韩产业园等6个工作站,常州分中心设立动力储能电池产业、碳纤维产业等两个工作站。
顺势而出的新平台,成为江苏企业维护知识产权“身边参谋”和得力助手。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江苏分中心发挥专业优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加强跟踪了解国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变化等重点信息,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及时发布风险提示, 去年,公布首批30件海外易被侵权商标重点保护名录,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指导和服务。2024年,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受理知识产权维权案件超过1万件,平均结案周期不超过两周;为1115起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提供咨询服务,挽回经济损失2.23亿元。帮助苏州、常州等企业成功应对美国337调查7起、避免上亿元市场损失。
今年初,美国专利商标局发布《补充说明理由令》,宣布对4.2万件商标启动撤销程序,设定申诉最后期限2025年3月26日,案涉商标涉及大量在美国亚马逊电商平台备案的中国商家,包括江苏企业463家、商标578个。监测到这一信息后,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江苏分中心牵头省内快速协同保护机构迅速行动,运用人工智能,快速摸排案涉企业,通过发布预警信息、组织专题培训、开展应对指导等多项举措,提供精准服务,相关企业积极应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斗志显著增强,“走出去”积极作为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戴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