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司法路,他是深耕卷宗的笃行者,以专业守护公正;是突破困局的创新者,以智慧护企发展;更是培育新苗的传灯人,以热忱延续薪火。他,就是南通通州法院员额法官李素钧。
桑榆未晚:卷海扬帆学不止,调解攻坚破万难
“在光伏领域,我确实是个门外汉。”庭审现场,鬓角已染霜华的李素钧对着原被告坦然直言。这是一起光伏电站合同纠纷,原告主张被告违约应赔偿预期可得利益损失775万元。四十年办案生涯里,李素钧早已习惯在疑难案件中披荆斩棘,可这项涉及光伏发电领域的专业诉求,仍给从未涉足该新兴行业的他带来了严峻挑战。
闭庭后,他逐字逐句拆解百度词条里的专业解释,反复琢磨影响光伏电站未来收益的关键因素,心中始终绷着一根弦:“绝不能让当事人觉得案子办得外行!”
为了获取更专业、更准确的信息,他想起此前“送法进企业”时接触过的一家上市企业,该企业正是光伏发电领域的权威。于是他向该企业发出了一份《询价函》,详细说明了案件情况以及所需了解的专业信息。对方企业亦高度重视,安排技术骨干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迅速回函。
在专业信息的支撑下,李素钧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他凭借着扎实的法律功底、丰富的办案经验以及那份对公正的执着追求,耐心地为双方分析利弊、释法明理。这场剑拔弩张的纠纷终以圆满调解落幕,当事人送锦旗时紧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眼眶泛红:“遇见您这样的法官,我们守约方的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保护,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冲破桎梏:创新制度破困局,护航企业绽新姿
在通州法院司法创新的璀璨星河中,“涉诉双免保”机制宛如一颗明星熠熠生辉。自实施以来,它接连斩获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优秀案例、南通市政法工作十大创新成果等荣誉,成为通州法院创新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开创性机制源于李素钧办案时的深度思索。2022年,商事合同类案件如潮水般激增,涉诉保全类案件占比更是高达90%以上。李素钧深入剖析案件,发现企业银行账户深陷冻结、解冻循环,资金链紧绷,发展陷入困境。如何为企业纾困,成了他的心头大事。为寻得良策,时任民二庭庭长的他,带领全庭法官深入通州区优质建筑企业调研。企业负责人“要是不保全我们这样的优质企业就好了”的感叹,如同一束光,点亮了他的思路。他大胆提出“涉诉双免保”设想,这一设想迅速得到院党组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在多方联动下,“涉诉双免保”机制从设想变为现实,成效斐然,既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又营造了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桃李不言:师者仁心育英才,薪火相传续华章
在通州法院这片司法沃土上,李素钧恰似一位静谧而笃定的耕者,以仁心为灯照亮年轻法官助理的逐梦路,用传帮带作桥让司法薪火代代相传。
在指导年轻法官助理时,他宛如一部行走的司法百科全书。从证据链的搭建,到争议焦点的提炼;从文书写作的规范,到庭审节奏的把控,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
法官助理黄琴难忘初办股权纠纷案时的忐忑。李素钧让她反复诵读判决书七遍,逐句批注:“此处法条引用欠精准”“那段说理缺乏温度”。末了,还拿出自己的范文:“判决书要有法律刚性的筋骨,更要有司法温情的人情血肉。”在李素钧悉心指导下,黄琴主笔的一篇判决书荣获2024年南通市优秀裁判文书二等奖。
如今,那些曾被他手把手带过的“徒弟”,早已成长为通州法院独当一面的审判骨干。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却让他对司法事业的坚守愈发深沉,如磐石般不可动摇。
岁月悠悠,法徽熠熠。李素钧以“桑榆未晚”的进取之心探索司法边界,以“冲破桎梏”的创新之勇护航企业发展,以“桃李不言”的师者之范培育司法新苗。四十年光阴里,他鬓角的霜华藏着司法公正的温度,掌心的厚茧握着法治进步的力量。做司法路上的笃行者,他以专业让案件经得起检验;做法治长河的传灯人,他用传承让司法之光照亮更多角落。这份初心与担当,终将如长河奔涌,在司法为民的征途上,指引更多人坚定前行。
霜华染鬓,初心如磐。李素钧法官的四十年,是把每个案子都打磨成精品的倔强,是让法治光芒照亮更多角落的担当,是一位老法官对司法事业最厚重的告白。他的言传身教,也激励着青年干警接过这盏司法明灯,让专业的底色更亮,让为民的温度更暖,让这份坚守在新时代的卷宗里,续写更绵长的篇章。(刘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