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在生活中常有,但拳头永远别用!”

  日前,在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某企业会议室里,检察官林红霞站在台前,声音清亮,台下坐满了身着工装的企业职工,听得聚精会神。其中,工人老杨和班长游某正并肩坐着。老杨微微前倾,听得格外认真;游班长不时低头记录,两人之间已然没有隔阂,只有一种专注听讲带来的自然的靠近。

  然而就在一年多前,这两个人在车间曾爆发过激烈的冲突,导致游某受伤,老杨面临牢狱之灾。而那场冲突的导火索,仅仅是一张50元的罚款单。2023年10月一个早晨,因前一天晚班老杨擅自离岗,在早班会上,班长游某宣读了对老杨进行罚款50元的处罚决定。然而没成想,老杨突然暴起,揪住游某头发将游某狠狠摔倒在地,随后拳脚相加,导致游某三根肋骨骨折,经鉴定,构成轻伤二级。

  2024年4月9日,案件被移送到宿迁经开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小案件,但承办人林红霞却陷入了两难境地。病床上的游某,眼中交织着委屈与愤怒,并表示“不赔十万,这事没完!”讯问室里的老杨,抱头痛哭、声音哽咽——母亲刚因癌症离世耗尽家财,年迈的父亲、幼小的孩子还需要照顾,无力承担巨额赔偿。

  一边是身体的伤害和尊严需要安慰的诉求,一边是生活的重压与迟来的悔恨,法理与情理在此碰撞。为此,林红霞一方面细致调取游某的医疗清单、工资凭证,一笔笔核算,确认其实际损失约4万元。另一方面,她进行释法说理努力撮合双方达成和解。当游某从检察官口中了解到老杨刚经历丧母之痛,同样肩负着养家重担,眼中的坚冰开始融化。同时,老杨也为自己的冲动深深懊悔,主动表达了赔偿意愿。

  一个月内,经过检察官十余次调解,从厘清法律责任到体察彼此处境,从商定赔偿方案到展望关系修复……最终,在审查起诉阶段,双方达成了赔偿谅解协议。2024年5月30日,法院完全采纳检察机关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老杨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

  案件虽结,隐忧未除。早在该案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案情时,就有检察官提到这已是该企业一年内第三起刑事案件。接连的问题背后,必定隐藏着企业管理存在的漏洞!为找出答案,林红霞深入车间一线探访,通过与工人交谈、查阅制度文件,梳理出物资管理如“散沙”,安保防线存“漏洞”,法治意识显“淡薄”三大“病灶”。2025年1月,宿迁经开区检察院向该企业制发《法律风险提示函》,精准“把脉”三大管理沉疴,并开出了系统“药方”:从培育法治文化、优化内部衔接、构建防控体系到强化普法宣教,提供了详尽的风险预警与治理对策。

  企业对这份“诊断书”高度重视,迅速开展风险点排查。经过整改,曾经混乱的仓库,装上了信息化监管系统,物料流转全程可溯;厂区智能监控实现全域覆盖,重点区域启用面部识别门禁,24小时安防联动;入职培训中,法律课程占比提升至30%……

  “检察官讲得对,为了一点小事和小利毁了自己,确实不值当。”课堂上检察官通过案例讲述、互动问答等方式深入普及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刑事法律知识,受到工友们欢迎。(朱莉 臧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