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南京邮电大学波特兰学院“星火寻绎”实践团来到江苏泰州兴化市,响应兴化团市委号召,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追寻先辈足迹,聆听岁月回响,在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感悟中淬炼理想信念,汲取前行力量。

  兴化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里,泛黄的入党志愿书上模糊的字迹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力透纸背,展现着当年兴化儿女在党旗下汇聚的磅礴热情。馆内陈列的珍贵书信、斑驳照片,无声讲述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展馆尽头,一个个烈士的英名铭刻在白墙之上,令人肃然起敬。“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把钥匙,指引我们走进革命者勇敢无畏与信仰坚定的内心世界。”一件件文物无声触动着同学们的心灵,“和平来之不易,如此珍贵,如此让人刻骨铭心。”

  位于兴化市戴窑镇的兴化县委成立旧址古朴庄重,墙壁上的历史图片、展柜内珍贵的兴化早期党员名册与会议记录,清晰勾勒出1941年兴化县委在此诞生、举起当地革命火炬的峥嵘岁月。“旧址无言,精魄长存。在最简陋的条件下,他们展现了最坚定的信念。这信念是火,是光,是我们青年最需传承的根基。”一位实践团成员说。

  同学们来到苏中公学旧址,简朴的桌椅、泛黄的教材、墙上的革命标语,无声诉说着先辈们在战斗间隙坚持教育的执着。站在他们曾刻苦求学的旧址,同学们深受触动:“战火纷飞中仍不放弃教育,这是何等的远见与坚韧!他们用知识推动革命,我们更要用知识建设强大的祖国。”

  在周奋烈士陵园,汉白玉塑像静默矗立,讲述着他为掩护战友、群众,于芦苇荡与敌周旋,弹尽被俘仍傲骨不屈,最终血洒疆场,用生命诠释的忠诚与担当;严昌荣烈士纪念碑如利剑直刺苍穹,“老虎团”抗日杀敌的事迹至今为当地人称颂……

  强国有我,不负韶华。南京邮电大学波特兰学院的青年学子们表示,将把活动中汲取的信仰伟力,熔铸为服务国家、投身建设的赤子之心,带着对光荣历史的深切敬畏、对先辈精神的自觉传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在强国复兴的伟业上一路前行。(陈思圆 陈修翰 胥雅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