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不消失的遗产2025”全球创客大赛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营。当天下午,31名入围选手深入大报恩寺遗址、明城墙与秦淮河沿线,开启为期两天的参访。
本届大赛以“一城·一塔·一河”(明城墙、大报恩寺琉璃塔、秦淮河)为主题,致力于通过跨文化合作与数字创意,邀请青年创客共同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路径。
城南长干里片区是市民和游客进入南京的首站,承载着南京人的集体记忆。这里的文化是相互影响、共同形成的,不能单一看某一地点。大赛希望通过“一城·一塔·一河”的联动,让这些地标变为有机的文化整体,从而赋能南京城市文旅融合发展。
在参访过程中,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SEEVR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张巨提到:“我们能看到选手们在走访中主动去理解中外文化差异,去融入当地文化。而且实地参访能让选手更直观地掌握‘一城·一塔·一河’的空间关系以及装置落地的客观条件,这样才能让作品更贴合实际需求,让设计更好地服务本地市民。”
希腊XR艺术家Eirini Lampiri说道:“在来南京之前,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并不多。但是经过这两天的走访调研,我深受启发,接下来的半个月创作,我会将对城市的了解深度融入到最终的设计装置中。”
“当事物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变得真实可感时,选手能从中挖掘的东西远比停留在概念层面时要多得多。”伦敦大学学院沉浸式非虚构叙事讲师Niall hill已连续两年担任大赛评审,他在参访后说道,“两天的实地考察对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能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真实感知,理解装置艺术的放置背景,从而激发更多创意。”
为助力参赛选手更深度挖掘南京文化内涵,8月3日下午,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专家、大报恩寺遗址片区学者以及数字技术与沉浸式专家相继开讲,为选手提供学术支撑。
本届赛事还特别设置了公众参与环节,让民间智慧在地共生。后续创作中,选手将与本地居民、文化工作者开展互动工作坊。
在接下来的创作阶段,参赛团队将在导师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制作实物模型。最终路演评审将于8月14日举行,由来自国际的专家评审团评选出一项优胜作品。无论最终花落谁家,这场汇聚全球青年创意与本地居民智慧的创新实践,已经为南京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报恩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