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三年昼夜奋战,近期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北锚碇正式“破土而出”,转入地面作业。目前在靖江马洲岛施工工地北锚碇正在进行最后一层顶板施工,这也标志着北锚碇建设迈入最后冲刺阶段。

  上午9点,南航道桥北锚碇施工区一片繁忙,两台巨型泵管如钢铁臂膀在烈日下“挥舞”,施工人员头戴安全帽、脚蹬橡胶鞋,在钢筋绑扎、凿毛处理、混凝土浇筑等岗位上专注忙碌,被汗水浸湿的衣衫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作为大桥承受主缆拉力的“心脏”,锚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张靖皋长江大桥北锚碇选址靖江马洲岛,锚碇基础采用支护桩结构复合地连墙形式,施工面积相当于15个标准篮球场。“它是全桥的‘关键工程’,承载着上部结构14万吨的锚固力,直接关系全桥建设进度,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含糊。”中铁大桥局集团张靖皋长江大桥ZJG-A2标项目部工程部技术骨干林梓胜指着正在施工的区域说,顶板完工后将转入地面以上的锚块施工,整个北锚碇工程预计明年年中完成。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第三层顶板施工,经过连续41小时不间断作业,目前首件已经基本完成。”林梓胜介绍,顶板作为锚碇结构的核心承重部分,肩负着承受大桥主缆巨大拉力的重任,其施工质量直接关乎整座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项目部创新采用了分层分段浇筑工艺,共分3层浇筑。此次完成的第三层顶板首件,长约40.025米,宽约36.625米,高3米,浇筑方量4386立方米。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北锚碇施工团队从岛下67.5米的深度开始作业,通过内衬、填芯、隔墙等工序逐渐为这个“超级地基”夯实基础。在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北锚碇也由“地下城堡”逐渐长出地面,目前“身高”已经达到1米。

  在长江中的孤岛上建造超级锚碇,项目团队遭遇了物资运输、天气变化和技术创新三重挑战。”林梓胜介绍,北锚碇位于江中心的马洲岛,施工所需混凝土,与岛上另外两项工程的混凝土需求形成巨大叠加压力。孤岛地理条件限制下,所有砂石料仅能通过船舶运输,频发恶劣天气又导致航道间歇性中断,安全高效施工困难重重。

  面对“水陆空”多重“硬核挑战”,项目团队开出物资“接力赛”、天气“游击战”、技术“破冰术”三项破局举措。在人员配置上,建立24小时物资响应机制,实现船舶卸货、质量检测、仓储分配全流程高效衔接。在应对天气挑战方面,与气象、应急管理部门建立预警联动,精准捕捉施工“窗口期”,在短暂晴好时段突击浇筑。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和长江经济带的关键工程,张靖皋长江大桥全长7859米,主跨2300米。项目于2022年开工,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通车后,南通至苏州的车程将缩短至30分钟,有力促进长三角核心区与沿海发展带的联动。(张园 朱其 辛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