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于7月30日闭幕的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邀请15位公民旁听。这次旁听首次开放分组审议现场,公民得以零距离了解常委会组成人员如何集体履职、为民代言。
这是江苏各级人大大力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与形式的最新实践。近年来,开放公民旁听的范围越来越大,立法建议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倾听和采纳、参与民生监督路径也越来越多。大到国家制度设计,小到民生琐事办理,都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场。
会上议的这些事与我有关
开放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旁听,是去年底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公民、外国友人旁听省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办法》后又一新动作。半年前,省人代会也创下了邀请公民旁听的“首次”。
1月19日,江苏大会堂,泰州市海陵区城中街道钟楼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纪旸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前,特意整了整西装。从数百份申请旁听中产生的纪旸等19位公民,将与近800位省人大代表同听政府工作报告。
“会场庄严肃穆,代表们认真履职,我第一次现场聆听省政府工作报告,感觉非常振奋!”会一结束,纪旸马上向记者分享参会感受,“这一年,我直观感受到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高了,社区邻里矛盾也减少了。”纪旸说,报告提到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责无旁贷。
“报告里的这些事,与我也有关。”旁听席上,不时有这样的感慨。听到“太湖湖体平均水质30年来首次达Ⅲ类”时,在太湖边长大的陈佳十分关注。作为应届毕业生,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学生张贇霞最关心就业。“报告中提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给我们广大毕业生在毕业季找工作保驾护航。”她说,江苏有成就人才的好生态,打算毕业后留在南京发展。
走出课堂、走进会堂。参加7月底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旁听后,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王梓珲感慨,“书本上再系统地学习,也不能让学生有切身感受。”旁听后,长期从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教学研究的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师赖静萍也建议,设立“高校师生旁听日”“人大进高校”系列活动,定期组织师生与人大代表交流。
镇江已在实践。4月27日,5位师生列席旁听镇江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法院、生态环境局等汇报工作,分组审议中了解《镇江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规定》制定过程和意见征集。
“我们想弄清楚,群众的意见建议会通过怎样的机制,抵达‘一府一委两院’执行层面。”学生董碧渊说。“通过走访调研、选民接待、线上线下交流,人大代表会收集到很多来自选民的建议,集中梳理之后一部分交相关部门办理,一部分形成代表建议提交人代会。”工作人员介绍道。
不仅有旁听,还有亲身体验。会后两天,他们和镇江市人大代表句容三组一起到恒顺集团,听企业发展思路,收集企业诉求、会商解决办法。在代表和企业的交流中,学生们了解了代表如何履职。代表们还走进校园。思政课上,全国人大代表魏巧到江苏科技大学,师生跟着她的履职故事脚步“探秘”全国两会。
这部法规有我提的建议
学生旁听镇江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时,带队老师黄晓妹反映,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立法。大家想在立法过程中提出建议、表达诉求,从源头上参与利益平衡、参与国家治理。
江苏各级人大的立法实践中,学生提出的立法建议被采纳已不新鲜。我省新一轮立法规划中,修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的建议,来自19岁中专毕业生江宸。根据该建议,修订职业教育法《办法》被列入立法规划,有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完善。2023年这次立法规划民意征集,决定了这5年江苏立什么法、怎样立法,其中社会各界提出的立法规划项目有188件,众多项目被采纳。
在扬州,中小学生都参与到了与己相关的立法中。刚施行不久的《扬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制定过程中特意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贴好邮票的“成长有声”小信封收集立法建议。法规表决前,共收到来自全市中小学生的108封书信,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
小公民的建议获得了同等重视和充分吸收。去年12月,7名立法建议被采纳的中小学生代表走进了扬州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现场,成为列席会议的公民代表。7位“小公民”不仅在分组会议上发表见解、见证条例表决通过,还登上主席台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孔令俊颁发的立法建议采纳证书。
2023年10月起,省人大常委会也开始颁发立法建议采纳证书。0001—0005号证书被颁给在《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立法中作出贡献的三位个人、两个机构。“作为一名普通群众,我提出的建议能被立法机关采纳,感到很受鼓舞。”0001号立法建议采纳证书获得者谢官洲说,他虽然不是法律从业人员,但作为公民有参与立法的权利。“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不是和吃饭喝水一样普通嘛。”
截至目前,省人大常委会已向意见被采纳的省人大代表、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咨询专家、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和社会公众颁发立法建议采纳证书129份。哪些意见被采纳,都已在“江苏数字人大”的民意直通车条分缕析展示出来。比如经修订于今年1月出台的《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就吸收了公民姚想关于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具体建议。
在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被国家立法采纳的建议挂满了墙。该联系点已参与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63部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提交意见建议3606条,其中323条被国家立法认可采纳的建议,一条条悬挂在墙上,蔚为壮观。
前不久刚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昆山市立法联系点呈报了62条意见建议,其中来自昆山市工商联的葛沁的建议,在第五十六条得到了体现。“作为参与者,我们也见证了立法征询是如何具体地推动民营企业稳预期、强信心,见证了国家立法如何回应企业诉求、反哺地方发展。我想,这就是民主法治的力量。”葛沁感慨道。
我关心的事我也参加了监督
2022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省级层面人大中率先建立民意征集机构,变“被动等民意”为“主动寻民意”,使得民意征集成效不断迈上新台阶。上月底,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收到来自全社会的3.2万多条意见建议,省人大常委会相关专工委正在梳理研究,努力将这些意见建议体现到具体的制度设计之中。
除了数量剧增,民意征集还从立法扩展至人大各项职能,比如监督工作开展就有民意征集的助力。其中,最典型是每年底对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办得怎么样、次年安排哪些项目的民意征集。去年底征集时,群众共提出意见建议35913条。围绕55项民生实事项目具体实施情况逐项开展的满意度测评中,群众满意度较往年有所提升,大多在80%以上。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编排时认真吸收采纳各方意见,将部分项目作了优化调整。部分不再保留的项目作为部门常规工作继续推进,确保力度不减、成效不降,同时根据群众急难愁盼新编排提出18件项目。
在徐州铜山,群众参与到自己关心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这源于铜山区人大梳理代表联络站“民情日记”、官网留言板、12345热线等平台,发现食品安全相关投诉建议占民生诉求的近六成,于是将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列为本年度重点监督议题。
检查期间,铜山区人大发布公告公开征集问题线索和具体点位,根据民意梳理出涵盖校园周边、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及具体点位的清单,随后以清单为行动指南,邀请有专业背景的代表和基层议政代表一同检查。社区主任、餐饮店老板、热心居民等发挥优势,协助检查组揪出8项安全隐患。
“我在检查时把平时买菜发现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公示不及时问题提了出来,没想到很快就得到整改。”市民张艳说,“以前总觉得食品安全检查是政府的事,我们老百姓只能干着急。这次区人大让我们提问题、指点位,还邀请我们参与检查。这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也让我们更愿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如果日常有诉求,应当怎么办?无锡市民有“暗号”——“132、找代表”。
2022年开始,无锡市人大要求在市、市(县)区、镇(街道、园区)设立“人大代表之家”,在行政村、社区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社会公共场所和基层一线代表单位设立“人大代表联系点”,代表们固定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二到这些“家站点”接待群众。1408个“家站点”,让群众清楚什么时候、到哪里能找到代表,把民主“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5月份,锡山区东北塘街道正阳村村民顾海南向代表反映了村养老活动中心门口有大坑,雨天尤其影响群众出行。第二天,街道议政代表顾杰就带着村委会和交管所的人实地查看,一周后施工队就彻底填平了坑。“以前总觉得提意见是‘空对空’,但这次从参加活动反映问题到解决只用了一周多。‘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办’的踏实感,就是群众的‘定心丸’。”顾海南说。
如果找不到或没空,线上也能找。3年来,54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和2800多名街道议政代表,累计联系走访群众13.4万余人次,推动解决老年人助餐、交通出行、子女入学等问题4.1万多个。“3年来,‘132、找代表’品牌已成为无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闪亮名片,代表通过常态化履职更懂民情,群众通过制度化渠道收获了更多实惠。”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图片 江苏省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