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不再是“城市过客”,而是社会治理的“流动力量”。如何让城市“奔跑者”成为城市“治理者”?这是天宁给出的答案。
这份答卷起笔于2022年,历经三年解析,探索出了一条新就业群体从“城市过客”到“治理主角”的转型路径。天宁区委社会工作部、雕庄街道聚焦探索新就业群体有效发挥作用的载体机制,共同研究制定的《关于完善和推广新就业群体“奔跑的治理”实践路径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7月23日正式发布,“奔跑的治理”这一模式以雕庄街道为试点,将逐步推广至天宁区全域,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天宁样板”。
“人改变环境,环境亦改变人,这是一个文明递进的过程。”雕庄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璀说,当城市治理真正看见“穿梭的身影”、听见“奔波的声音”,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便会化作连通民心的“最暖一公里”。
“城市过客”已成为社会治理的“流动力量”
起笔:“城市过客”变为“流动力量”
“昨天群里一天就上传了26张照片,有护栏被撞歪、共享单车阻碍盲道等等各种问题。”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菱溪社区党委书记汤亚平说,真正的改变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看不到摸不到的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
菱溪社区是“村转居”的新型社区,服务范围2.9平方公里,辖菱溪名居小区等5个住宅小区,常住居民14000多人。
改变源于2022年。外卖骑手与物业门岗频发冲突,骑手送餐图快捷想骑车进入,门岗保安出于安全考虑不让进,矛盾调处的工单接二连三。
问题不能堵在门口。为化解纠纷并服务好新就业群体,菱溪社区与荟星社工事务所合作,以“自由进出小区”“骑手驿站提供充电”“免费体检”“意外保险”等便利与服务,引导骑手加入“青鸟骑手联盟”,由“抱怨者”变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
自此青鸟骑手们化身为“移动网格员”,利用工作间隙,巡查社区楼栋、拍摄安全隐患,提供代购服务,紧急情况救助,并参与社区协商议事。
荟星社工事务所负责人张晓君介绍,青鸟骑手发现各类问题后反馈在工作群内,街道有关部门、社工、物业、楼道长等组成接单平台,一般问题都是当天回应或者处理。
随着“青鸟骑手联盟”内涵的不断丰富,服务路径的不断延伸,“奔跑的治理”这一基层治理模式应运而生,构建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这一较为完善的创新协同机制。
天宁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施军华说:“‘奔跑的治理’是指党委政府统筹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党委,通过建体系、强阵地、优服务等举措,将固定线路的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组织凝聚起来,发挥他们‘奔跑在路上’的工作特点和职业优势,引导他们开展‘顺手公益’‘就近志愿’,实现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与城市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
落笔:“奔跑的治理”温暖最后一公里
“青鸟骑手联盟”项目自2022年启动以来,加盟骑手从3人扩展至42人。“奔跑者”凭借熟悉城市脉络、行动灵活的优势,弥补了治理盲点,有效延长了治理触角,累计协助解决社区安全隐患和城市管理问题10800余次。
三年里,青鸟骑手队长京东骑手唐福国由频频登门的“投诉者”变为受居民认可的“天宁好人”。“现在送单路上也能送出人情味,工作很有成就感。”唐福国说。
菱溪名居22栋居民汤水保坦言,从前不满外卖骑手在小区超速行驶,但青鸟骑手不仅保持安全车速,还为居民义务服务,“我有次晚上11点半还碰见他们巡查楼道并提醒清理消防通道。他们的付出我看在眼里,我现在觉得他们也是社区的一分子!”
常州市龙晶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杨宏对菱溪名居的变化深有感触。他说,虽然村民变居民了,但在楼道乱堆放的陋习一时间很难改,难免会有盲区,青鸟骑手可以说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青鸟骑手的督查,表面上是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但其实是帮我们减轻了工作量,减少了安全隐患。”
捡到一部手机并归还失主、帮扶被棚子砸伤的水果店老板娘、一醉汉倒在非机动车道拐弯处,已帮忙报警并守护……一条条及时上报的信息,真实再现了雕庄新兴群体参与城市治理的日常场景,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延展:制度创新赋予治理新内涵
为实现新就业群体“组织覆盖、服务凝聚、治理赋能”三位一体,促进其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方案》系统提升菱溪社区工作经验,提出3大任务、4项机制,推动“奔跑的治理”更精细、可持续。
《方案》明确了“青鸟联盟”的工作机制,规定实名登记、个人征信、45天试用期等7条准入要求与不文明交通行为等4条清退机制。成员参照《融入社会治理服务清单》参与治理,根据参与内容和频次获得相应积分。每季度进行星级评定,不同星级成员对应享受13项差异化权益与服务,有效实现治理效能与服务供给的良性循环。
汤亚平说,目前已有多位女骑手申请入队,还有货拉拉司机、滴滴司机正在考察中。社区也在思考用精细化服务为更多“赶时间的人”扫清障碍,比如为小哥们的住宿、子女上学等创造条件,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用人心换人心,才能赢得小哥们的热情。“我们要站在小哥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感受到一座城市的善意与包容。”
《方案》提出实施雕庄街道全域友好推进行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多方面便利与服务。如升级驿站解决歇脚饮水难题,打造“小哥友好公寓”改善居住条件,建设友好小区及街区畅通配送路径,链接资源提供健康体检、专属保险与帮扶,组织技能培训等。
“城市的繁荣,离不开每一个辛勤奔跑的身影。”雕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律说,骑手融入城市,一定是双向奔赴,有认同感,才有共鸣。通过组织化引导新就业群体,雕庄街道正将“流动力量”,转化为“奔跑动能”,实现“小支点撬动大治理”的目标。
从“青鸟骑手联盟”的破冰,到“奔跑的治理”生动实践,常州这座城,正以“家”的温度拥抱每一位劳动者,书写新时代里一群人和一座城的温情故事。(苏舟 陈芮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