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半年泰州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全省第一,新开工亿元项目四百零一个
量增质升,“大海新晨”向高向新向绿
企业利润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今年1—6月,泰州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8.1%、达244.1亿元,增速全省第一。
同样令人欣喜的是,泰州市项目建设质态持续提升。从“小而美”的亿元项目情况看,新开工401个、新竣工274个,同比均增长20%左右;从重特大项目情况看,新开工总投资超50亿元的重特大项目6个,同比增长100%。
“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切实担负好勇挑大梁的责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表示,立足行稳致远,着力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聚焦更高“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泰州市坚持以壮大实体经济为导向,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为路径,致力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全市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链式发展向“高”,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
7月21日,靖江船企开发建造的15.5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油船正式交付新加坡船东。此前不久,该船企首制的30万吨级超大型游轮顺利试航,将驰骋于繁忙的海上丝绸之路。
龙头船企频频创新突破,是靖江“一链一核”产业矩阵的生动缩影。“一链”的代表江苏亚星锚链,通过自主创新实现300米以上水深浮式平台系泊系统国产化,成为全球最大的系泊链生产研发企业;“一核”则聚焦船舶“心脏”,多凯柴油机研发的远洋船舶低速机首台主机已于5月下线,填补了区域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生产排至2028年一季度。
上半年,泰州市造船完工量83艘4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而手持订单556艘4952.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0.5%。全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利润107.5亿元,同比增长70%,表现亮眼。泰州市工信局运行监测协调处处长吴安源表示,“升”和“降”的背后,是该市抢抓新一轮船舶产业迭代升级的有利时机,加快提升高端船舶研发能力、产业配套能力、智能化绿色化建造水平,向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船都”快步迈进。
链式发展和集群发展“两手抓”,泰州主动拥抱生物医药第三次产业革命,抢先布局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精准医疗等优势领域,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预计未来3年,将有40个品种获得药品注册批件,预计新增产值350亿元。
当前,泰州正围绕“产、水、文、人”四篇文章,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8+13+X”产业链群体系,着力打造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泰州市发改委主任陶玲表示,今年将聚焦有效投入,持续激发项目攻坚的澎湃热潮,力争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1050个、新开工600个、新竣工420个,以项目建设的“千帆竞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稳如磐石”。
产创融合向“新”,锻造产业升级硬内核
今年2月底,泰州正式加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推动泰州全面融入上海,加快建立一批科创飞地、人才飞地,承接更多科创成果和优质资源。
4月28日,泰州(北京)产创融合推介会举行,泰州市政府分别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京东集团、360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下辖4个市(区)分别与4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东进上海、北上首都,泰州“向外借力”推动产创融合的步伐铿锵有力。泰州市科技局局长贺骏介绍,向内挖潜、向外借力,泰州全面助力“产创融合”打头阵,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以产业创新的实际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赋能产业创新,锻造产业升级硬内核,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底盘支撑”。东奥食品公司每年将营收的5%定向投入研发,低温超微气流粉碎技术彻底解决了传统大麦若叶、羽衣甘蓝产品“颗粒粗糙、冲泡结块”的痛点,生物活性成分留存率提升至90%以上,使产品成功进入母婴辅食供应链,溢价空间较普通产品扩大30%。
泰州市与全国高能级科创平台合作,成功引进长三角医学先进技术创新中心,“中国自然人群示范队列(泰州队列)建设研究”列入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以济川药业等为依托单位的省重点实验室顺利重组,建成市重点实验室117家、区域离岸创新中心30家、企业离岸创新中心111家,招引入驻孵化创新项目227个。
如今,更多不断延伸的创新枝叶,正在泰州开花结果。上海研发团队凌晨提交的技术参数,当天下午便在海陵工业园区内的智能车间转化为产品原型;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生物样本库的数据,助力研究人员开展生物医药研究……
要素支撑向“绿”,激发转型发展强动能
6月底,泰州市委网信办主办的“e线先锋 赋能‘四敢’”辉映幸福水城网络主题活动举行。“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泰州市PM2.5浓度连续3年低于3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连续4年保持在80%以上。与此同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年增长,2024年跨越7000亿元大关。
蓝天白云多了、GDP“含绿量”更高,正成为泰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十四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0%。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公司对195台拉丝机组进行永磁同步电机改造,年节电量达1517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9070吨。双乐颜料股份公司采用热华能源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卧式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年节能量达1866吨标准煤。
走进江苏杭富环保科技公司,5万吨废盐资源化利用项目车间正开足马力运行。作为医药、化工、不锈钢等产业的重要基地,泰州市每年产生的工业废盐量巨大。杭富公司经过多年研究测试,形成了一套废盐处置流程和工艺,能处理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钠等各类工业废盐,实现了废盐100%资源化利用。
变废为宝的不止“工业垃圾”。万吨级欧普稀(OHPC)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基地项目7月底签约落户泰州港经开区,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稻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全生物降解材料,且生产过程无“废水、废气、废渣”等工业排放,预计今年底投产。
“微笑天使”江豚逐浪嬉戏,“湿地精灵”反嘴鹬在江滩栖息觅食,“鸟界国宝”东方白鹳在江面振翅飞翔……眼下,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在泰州“安家落户”,见证泰州生态环境的变迁。泰州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两年超过90%,实现了“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正向循环。(赵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