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至10日,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承抗战精神”社会实践调研团开展了一场“行走的思政课”。团队成员先后走进南京晓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及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

  走进社区:宣讲入心,精神扎根基层

  首站,调研团走进南京晓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伟大抗战精神”为主题开展红色宣讲,深入阐释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宣讲结束后,调研团成员开展“一对一”访谈。访谈中,92岁高龄的居民张成和老人表示,这份沉痛的记忆,让他对抗日将士的爱国情怀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2014年,他毅然将积攒的10万元退休金捐赠给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调研团成员还向附近商户发放问卷,搜集宣传抗战精神方面的建议。

   致敬英烈:感悟气节,汲取信仰力量

  调研团的第二站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在参观新四军主题展览时,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一封封饱含家国情怀与凛然正气的绝笔家书,让成员们深受震撼。英烈们的学识、勇气与牺牲精神,使成员们在悲痛之余更生无限敬佩。成员们表示,这些鲜活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的气节,不仅让他们深刻理解了抗战精神,更促使他们反思当代青年如何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发展。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党性教育处科长周洁进行了深入交流。周洁向调研团介绍,雨花台烈士陵园正积极挖掘整理史料,致力于讲好更具个人特色的抗战故事。她鼓励青年学子特别是年轻党员多走进纪念地,通过实际行动学习,体悟并传承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铭记历史:体悟苦难,珍视和平

  怀着沉重的心情,调研团成员走进了调研第三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参观不仅加深了成员们对历史真相的认识,更让大家体会到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坚定了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使命感。纪念馆外,调研团还向结束参观的游客发放了问卷,了解历史类纪念场馆在抗战精神宣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倾听传承者:馆长寄语,勇毅前行

  行程的最后一站,调研团来到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大量珍贵的民间史料、实物,为成员们呈现了全民抗战的壮阔图景。

  馆内陈列着大量普通民众捐赠或保存下来的抗战文物,成员们仔细观看展览,深刻地理解了抗战精神的广泛群众基础,为此次“行走的思政课”画上了深刻而厚重的句号。

  调研团成员采访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吴先斌说:“回顾抗战历史,最深刻的启示就是‘不怕苦难,勇敢向前’。年轻人更要记住,只要有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从社区宣讲到陵园致敬,从历史惨剧的见证到抗战精神的探寻,南师大新传院调研团的成员们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感悟。团队成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必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自觉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责任,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