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省上半年完成铁路建设投资350亿元
钢铁长龙舞江淮,赋能经济新脉动
钢铁长龙在江淮大地上加速延伸,“高铁+”持续赋能经济发展与跨城生活,中欧班列开行量创历史新高……一个更具活力、更加畅通的“轨道上的江苏”正全速驶来。数据显示,江苏铁路上半年完成建设投资350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目标。
建设大提速,投资“双过半”
8月11日,沪渝蓉高铁崇启公铁大桥南北两岸,千余名建设者坚守一线,加紧推进承台、墩身、钻孔桩、钢桁梁拼装及主塔上塔柱等工程。
“4号主塔完成第六节钢梁吊装,距离封顶仅剩20米,预计9月底实现封顶。”中铁大桥局沪渝蓉高铁站前5标项目部工程部负责人万锦洋介绍,关键节点都在按计划甚至超计划推进。截至目前,本标段承台累计完成715座,占总设计量98.9%;墩身累计完成737座,占总设计量97.5%;崇启公铁长江大桥主桥及引桥钻孔桩工程已经全部完成,总体施工进度达75.47%。
8月12日,中铁上海局宁淮城际铁路站前5标跨滁河矮塔斜拉桥施工现场,300多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进行钢筋绑扎作业。“跨滁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2米,是宁淮高铁全线唯一一座斜拉桥,也是全线跨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项目负责人王海峰说,截至目前,该标段建设开启加速度,全线桩基完成98.9%,承台完成92.4%,墩身完成86.9%,连续梁完成58.6%,道岔连续梁完成90.9%,多项重点工程“进度条”都已过半,预计年底前完成全部下部结构施工。
在被誉为“中国城市高铁第一隧”的通苏嘉甬高铁苏州东隧道工程中,盾构机的掘进工作稳步推进:5月7日,第一区间5434米掘进贯通;6月21日,第二区间始发;8月10日,穿越东沙湖湿地公园,累计掘进超5566米。
苏州东隧道是通苏嘉甬高铁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北端进口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京沪高铁北侧,南端出口位于苏州吴中区长浜路南侧,全长15.57公里,采用单洞双线断面,最大埋深达58米。“根据施工节点,我们计划2025年底施工完成第二个盾构区间约45%的掘进任务,全力冲刺2026年8月盾构区间整体贯通、2027年全线通车的目标。”中铁十四局通苏嘉甬高铁站前1标盾构技术负责人于朋臣说。
中铁十二局潍宿高铁站前1标项目部负责人介绍,目前新沂段连续梁工程完成潍宿高铁江苏段首片抗震型箱梁架设,项目建设迈入上部结构施工新阶段,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目前,该段全线桩基、承台、桥梁墩身、连续梁、路基工程等关键工程均按计划有序推进。
“上半年,随着水乡旅游线、扬州东站北东联络线开工建设,集团10个在建重点铁路项目、总里程1088公里的战线上,处处涌动着建设热潮。”省铁路集团工程技术部负责人表示,下半年,江苏省铁路集团将继续强化责任担当,以实干实绩为早日建成“轨道上的江苏”作出更大贡献。
“高铁+”乘风起,双城一线牵
当高铁的钢铁动脉与绿茵场的澎湃激情相遇,“高铁+苏超”的创新组合正在江苏大地上演一场场速度与激情的碰撞。这不仅是一次交通方式的升级,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焕新,让跨城观赛如同城市通勤般便捷高效。
6月14日,长三角首趟“苏超”球迷专列G9253次从南京站启程,750名南京球迷开启足球之旅。截至8月3日,这样的球迷专列已开行超10对,累计运送球迷近2万人次,成为赛场外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铁路以高铁网络打造“流动激情通道”,让球迷从上车嗨到赛场。D9556次球迷专列列车长钱敏介绍,因球迷多来自无锡等地,特别安排无锡籍乘务员服务,用乡音拉近距离,同球迷一起助威;乘务组还加强关键区域引导巡视,保障旅途安全有序。
为满足客场球迷集中出行、高效抵达的需求,铁路部门依托长三角发达的高铁网络和公交化开行的高铁列车,精准对接赛事安排,联合地方体育、文旅等部门,创新推出“高铁专列+球票+接驳+应援礼包”一站式服务。
江苏路网纵横交错,省内城市间通行时间多在2小时内,跨城观赛如周末逛街般便捷——徐州球迷1小时可达连云港赛场,2小时覆盖南京、苏州等主要赛区。这种便捷助推“苏超”第三轮场均观众突破1.5万人,更吸引18万球迷涌入各主场城市。徐州站单日发送旅客量突破12万人次,创下近10年新高。
上半年,从春运到春游,从清明到端午,江苏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从4月30日至5月6日,连续7天单日客发超100万人次,累计发送旅客高达947万人次,创造了江苏铁路客运史上最“火热”的一周。
今年以来,江苏铁路以“一日一图”为优势,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站段、地方文旅等部门合作,促进“高铁+文旅”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江苏铁路累计开行旅客列车274385列,日均1516列,同比增长8.6%,最高峰5月1日单日开行列车超过1820列,创历史新高。
班列再扩容,通关更便捷
5月1日,一列搭载球磨机生产线的中吉乌铁公联运班列从徐州铜山站鸣笛启程,标志着徐州至中亚的中吉乌铁公联运国际班列实现首发。该班列依托海关总署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试点,实现“一单到底”数据贯通。
“出口企业只需在发站办理一次手续,无须在喀什二次报关,物流中间环节显著简化,运输及通关时间大幅缩短,全程成本有效降低。”徐州市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整合铁路、公路及海关申报信息,企业一次申报即可覆盖全程,极大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从徐州铜山站的鸣笛声中,中俄经贸再添新锚点——一列满载徐工机械、家电百货的班列历经15天抵达莫斯科西南枢纽城市谢利亚季诺。目前,徐州市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已与徐工集团、新凤鸣、淮海控股等2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持续拓展定制化物流服务,为中俄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数据显示,上半年徐州国际班列累计开行219列,其中中亚方向班列开行79列,同比增长25.3%。
7月4日,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10条崭新宽轨铁路线投入运营,“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提质扩容”迈出重要一步。据了解,新建的10条宽轨每条长度约1000米,建成后无水港作业线路达19条。“以前积压在阿腾科里调度站的哈方宽体车板能够集聚到无水港,及时与中方车板对接换装,坏掉的车板也无须再拖到阿拉木图或更远的地方进行维修,将极大地提升无水港的运转效率。”无水港副总经理陈勇说,如今全国65%的中欧(亚)班列换装业务由无水港承接。
8月5日,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在南京挂牌。这一国家级经贸合作平台,将成为中国面向中亚的重要经贸枢纽,也为中欧(亚)班列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跨越7000多公里的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上,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是关键节点。江苏班列依托这一新通道,进一步拓展中亚市场。目前江苏班列开行线路已达25条,通达欧洲、中亚及东盟地区26个国家、近80个国际站点,今年上半年共开行中欧(亚)班列1217列。其中6月开行337列,同比增68.3%,环比增37%,创单月新高。(田墨池 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