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共青团玄武区委联合南京创意中心成功举办“跟着汉字游玄武”中外青年宁派生活体验行活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高校的20余位青年学子齐聚玄武,开启了一场深度感知南京“宁派生活”魅力的文化探索之旅。
丝路印记:汉字里的千年对话
活动的首站,青年们走进了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在这里,他们聚焦“汉字与丝路”的主题,目光流连于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展品。复刻的古代丝路贸易契约、货单上清晰的汉字墨迹,丝绸与瓷器等瑰宝上精美的汉字铭文与纹饰,让青年们深入了解江苏,以及汉字在促进贸易往来、传播文明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世界文学客厅:汉字筑就的文学殿堂
午后,青年们步入充满书香墨韵的世界文学客厅。从六朝的风骨文采,到唐诗宋词的璀璨星河,再到明清小说的市井长卷……南京丰厚的文学积淀,引领他们穿梭于“汉字构筑的文学之都”的图景之中。世界文学客厅空间设计的巧思与展陈布置的匠心,渗透着对汉字美学的现代诠释,让青年们在建筑与文字的交响中感受南京的文学灵魂。
指尖传承:纸墨间的汉字灵韵
在世界文学客厅内,青年们亲手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线装书。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以“跟着汉字游玄武”或“宁派生活”为主题,学习传统装帧技艺。折页、打孔、穿线……当承载着文化记忆的汉字最终跃然于亲手装订的纸页之上,一份独特的文化认同感与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汉字生命力在年轻一代中的延续。
城墙漫步:砖文镌刻的城市记忆
意犹未尽地离开文学客厅,青年们沿着鸡笼山蜿蜒而上,开启了一段融合科技与诗意的文学寻踪之旅。借助先进的VR技术,11处承载着千年文脉的文学地标被串联成一条2.1公里长的沉浸式体验线路。夕阳斜照,青年们的脚步踏上了古老的明城墙,在鸡笼山下、解放门畔追寻历史的足迹。斑驳的城墙砖上,铭刻着产地的汉字、工匠的名字、筑城的年代以及祈福的吉祥语。这些看似朴拙的“历史指纹”,在江苏广电记者、《门道》制作人李汨汨的解读下,娓娓道出数百年前筑城者的智慧、责任与对家国安宁的祈盼。
竹刻寄情:“宁”字里的文化归宿
华灯初上,体验行的收官之笔落在了充满文艺气息的宁青Yeah校·玄武文院青年文化空间。玄武文院作为玄武团区委服务青年的重要品牌,持续开设非遗、文学、科普等主题课程。在这里,青年们迎来了“竹刻体验”。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青年们全神贯注,执刀在竹片上精雕细琢。刀锋游走间,是对文化符号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玄武之行的情感凝结。(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