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破解执行“查人找物难、文书送达难”,提升执行质效,海安法院持续推进“网格+执行”联动机制,依托基层综合治理网格优势,进一步织密织牢执行网络,跑出执行“加速度”。

  “网格+执行”,是将法院的强制执行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网格”体系深度融合,网格员作为扎根基层的“千里眼”“顺风耳”,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成为法院推进执行工作的重要助力。

  “网格+执行”模式运行以来,案件承办人依托智慧法院平台,可随时按需就个案中的被执行人发起网格协查。网格员根据平台分配,及时认领所属辖区的协查事项,并实时反馈协查结果:面对经传唤拒不到庭的被执行人,网格员协助提供基础信息;面对拒绝签收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网格员协助进行留置送达;面对拒不排除妨碍、腾空房屋的被执行人,网格员现场见证强制执行行动……全体执行干警与全市632个基层网格、6708名专职和兼职网格员形成了坚实的“作战同盟”,执行触角向区镇向村居延伸,逐渐织密织牢执行“法网”。

  一通电话,消失的他在工地“落网”。

  “何法官,我打听到被执行人陈某的消息了,近期他带了几个工人,在一个工地上干活,地址我现在就发给你!”网格员老李一通紧急电话呼入执行干警手机。

  这是一起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案件,夏某某分包了陈某一部分劳务工程,提供劳务结束后,陈某仅给付夏某某部分款项。索要款项无果后,夏某某诉至法院。经法院审理,判决陈某支付夏某某工程款23万余元及相应利息。判决生效后,陈某拒不履行,夏某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查询,被执行人名下确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陷入僵局。为寻求执行“突破口”,执行干警将该案向网格员发起网格协查。

  接到网格员老李的电话后,执行干警立即前往被执行人所在工地,向被执行人陈某表明身份并敦促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何法官,这个地方不方便讲话,我和你们一起去法院。”主动来到法院接待室后,陈某向执行干警倾诉难处,“何法官,这两年工程不好干啊,我也有很多工程上面的钱没有拿到,法院判决让我给夏某某的款项,这个不是我故意逃避,不按期履行,我现在手头确实紧。”

  一面之词不可偏听,在查询被执行人关联案件后,执行干警严肃地向其释法明理,告知其不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且不如实向法院申报财产,可能会导致罚款、拘留等法律后果。随后,执行干警联系网格员老李,咨询被执行人陈某近年来的经济状况,老李回复说陈某近几年做工程确实亏了不少钱。面对这种情况,执行干警情理兼顾的调解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陈某当即履行款项两万元。

  网格协查,被执行人的财产无处隐藏。

  家住海安李堡镇的小林,因公司未缴纳社会保险,向海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裁决书生效后,被执行人南通某机械制造公司仍未按仲裁裁决书履行给付义务。案件进入执行后,海安法院启动“网格+执行”联动机制,执行干警在网格员小殷的帮助下很快摸清了该公司的经营情况。在小林离职后不久,被执行人南通某机械制造公司就搬离了原经营场所,且公司也进行了更名,原南通某机械制造公司名下的设备,均在新的经营场所。了解到该情况后,执行干警火速前往该公司新实际经营地,迅速找到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依法拘传其至法院进行谈话。在执行干警严肃告诫其藏匿公司财产、逃避执行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后,该公司当即履行完毕全部给付义务。小林激动地说:“没想到网格员还能帮着执行,真是把公道送到了家门口!”

  破解执行难,让每一份生效判决都掷地有声,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实实在在抵达群众身边,海安法院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将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接下来,海安法院将继续总结提升“网格+执行”经验做法,充分发扬“人在格中找,物在格中查,案在格中执”的执行联动机制,将执行触角延伸到一线,打通执行工作在基层社区的“最后一公里”,为海安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秦基雲 郭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