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新能源之都”常州迎来一场数字技能的全球盛会。9月8日至12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高职组总决赛在此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1支代表队、1000余名青年技能选手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展开巅峰对决,最终24支队伍斩获金奖,其中2支队伍晋级总决赛排位赛。这场持续五天的赛事,既是青年技术人才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是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为中国职教“走出去”提供了鲜活的“常州样本”。
以赛为窗:聚焦新质生产力 勾勒数字技能“新图景”
作为教育部联合相关国家部委、行业组织主办的职业教育国际顶级赛事,本届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总决赛创下多项“之最”——历届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技术前沿性最强。9月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教学教材处处长刘义国表示,赛道紧密对接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战略,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自2024年大赛升级以来,在赛道设置、国际参与、评分体系等方面实现多重突破:新增关键技术领域专项赛道,试点在海外多地区设立分赛区,优化评分维度以更精准评价综合技能,充分体现“以赛促新”的办赛理念。
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完利梅在致辞中介绍,常州作为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新能源之都”,正全力打造“技能常州”品牌。赛事期间,常州不仅为全球青年技能人才提供竞技舞台,更将以赛为媒,推动国际交流合作,让职业教育成为连接技术与产业的“桥梁”。开幕式上,常州市领导向参赛代表赠送江苏赛区纪念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专家张建勋、信息工程学院参赛选手崔远欣分别代表裁判团队和参赛队员庄严宣誓;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宣布大赛正式开赛,标志着这场数字技能“世界杯”进入竞技时间。
以技会友:产教融合实战 诠释“技能成才”真谛
9月9日至10日,251支队伍在常州科教城五所高职院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展开激烈角逐。与传统的“命题式”竞赛不同,本次大赛突出“实战导向”——选手需结合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际需求,自主设计项目内容、选择参赛设备,在真实场景中完成从方案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全流程操作,全面考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与应变水平。
赛场上,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大数据精准分析、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等前沿技术应用亮点频现。有队伍针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发智能质检系统;有团队聚焦智慧城市建设,设计数据安全防护方案……选手们以扎实的专业功底、灵活的创新思维,展现出新时代职教学子的过硬本领。
赛事期间,“产教融合深度行”活动同步开展:参赛师生走进中车戚墅堰所、理想汽车常州基地等“智造”标杆企业,实地观摩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等前沿场景;新一代信息技术主题高峰论坛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与职教工作者围坐论道,围绕“数字技术+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精准对接的新模式。
以奖促建:常州经验出圈 共绘职教“未来图”
9月12日的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赛事结果正式揭晓:来自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等院校的24支代表队获金奖,其中无锡职业技术大学1队、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1队脱颖而出,将晋级总决赛排位赛。
“这场赛事不仅是竞技场,更是职教改革的‘试验田’。”作为主要承办院校之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朝山表示,学校将以承办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建强国家职业教育平台,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为数字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常州经验”。
业内专家指出,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实现了多重价值:既选拔出一批掌握前沿技术的青年才俊,更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推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既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输送了“能工巧匠”,更通过国际赛制创新、产教融合实践,让中国职业教育的“常州模式”走向世界舞台,为构建全球职业教育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秋阳正好,青春激扬。当颁奖典礼的掌声落下,这场数字技能的盛会已为职业教育写下生动注脚——以技能为笔,以创新为墨,新时代的职教学子正用实干与智慧,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也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升注入强劲动能。(陈翼 王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