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昆山市委编办介绍,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试点探索与全域推进,昆山10个乡镇的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全面完成。
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是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的关键之举。2024年3月,昆山作为全国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首批试点地区,高质量完成巴城镇、锦溪镇清单编制试点任务。
全面建立乡镇履职事项清单,是以清单形式列明乡镇履职事项,主要包括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三张清单”。基本履职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乡镇职责范围内必须全面承担的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清单分清县和乡镇主次责任,理清责任链条;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将乡镇接不住、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项“物归原主”。目前,昆山10个乡镇平均梳理基本履职事项140项、配合履职事项80项、上级收回事项347项。通过“三张清单”的建立,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权责体系,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让基层干部能够从不必要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基层治理更有效、服务群众更有力。
清单工作“编”是基础,“用”是关键。今年7月,履职事项清单转入运用阶段以来,昆山注重实战性和创新性,已在多个运用领域取得初步成效。在12345热线服务领域,实现12345省级标准清单和乡镇履职事项清单“两单融合”,创新构建“依单派件、依单定责、依单学习”协同模式,让事项交办更精准、更高效。在综合执法领域,278项处罚权的办案标准全部更新,市级部门通过电子案卷抽查实时监督。在数字化运用领域,周市镇探索“AI+清单”模式,实现事件自动识别,1秒精准派发责任部门,单个事项派发时间平均提速18分钟,综合准确率达97%。
以履职事项清单为指引,昆山各镇优化资源配置,将精力集中到核心职能,成效明显。比如,巴城镇将514项履职事项匹配到57个具体岗位,实现“人岗责”精准对应;玉山镇收回338项专业执法事项,执法争议及复议诉讼明显减少;花桥镇依单构建“政府主导、品牌赋能、专业运营”的公办托育网络,26家托育机构提供1247个托位,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达6.7个,领跑苏州大市乡镇街道。
当前,昆山各相关单位依单履职的意识显著增强、协同推进履职事项清单工作的机制更加健全。今年,昆山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巴城镇、锦溪镇履职事项清单试点工作推进情况,督促各方依单履职;昆山市政协创新将市级机关部门执行收回事项情况和支持乡镇履行配合履职事项情况纳入政协部门评议范畴,强化监督实效。
据悉,昆山将持续深化清单“编、用、管”全链条机制,更深层次探索清单运用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场景。(段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