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江淮大地稻菽卷起千层浪,果香沁透百里集。从“果盘子”到“米袋子”,再到“粮链子”,江苏农行把惠农支行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大地“实物量”,用一笔笔“及时雨”贷出乡村好“丰”景。

  建档入市,果香满摊

  在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水果区,余老板的摊位前垒着一箱箱红艳艳的苹果,前来购买水果的批发商和散户围着余老板频频问价,人流如织、车流如梭,好一副热闹景象。“农行的贷款真是及时雨,让我赶上节前卖水果的好时机!”余老板一边理着厚厚的货单,一边帮着搬货,脸上满是生意红火的喜悦。

  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南通市最大的综合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场内有水果、蔬菜、水产等六个区。余老板所在的水果区有固定经营户200余户。为推动农批市场水果区固定经营户建档全覆盖,让便捷金融服务触手可及,农行南通开发区支行扎实开展农户建档工作,及时对接其金融需求,定制专项资金支持方案。

  近期,该行客户经理通过农户建档渠道,了解到余老板计划在9月下旬收购苹果,但资金紧张。为了赶上节前销售水果的黄金时机,该行第一时间根据客户实际情况,为余老板办理了利率低、额度高、审批快的农户大户贷,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了300万元贷款的审批发放,一解客户燃眉之急。

  “智”绘沃野,贷动“机”遇

  “有了这50万元贷款,我一下子添置了2台植保无人机、1台大型播种机,再也不用为农忙时人手不够犯愁了!”站在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连片的稻田边,包田大户曹勇望着正在低空作业的无人机,脸上满是丰收的期盼。

  白蒲镇作为如皋市农业大镇,拥有耕地面积超10万亩,粮食种植、果蔬培育等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当地越来越多像曹老板这样的包田大户开始追求“科技种田”,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大型农机作业等现代化农业手段逐渐成为田间地头的“新主角”。然而,农机设备购置成本高、前期投入大,成为不少农户升级生产装备的 “拦路虎”。

  “了解到农户的资金需求后,我们第一时间组建专项服务团队,深入白蒲镇各村组开展调研,摸排包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信贷需求。”农行南通如皋白蒲支行行长吴琼介绍,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强、资金需求急的特点,该行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通过惠农e贷专属产品,为农户解决资金难题。

  在得知曹老板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购置农机的想法后,该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对接,手把手指导他准备贷款资料,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50万元贷款的审批发放。“以前以为贷款手续复杂、耗时长,没想到农行效率这么高,这笔钱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曹老板感慨道。如今,他的2台植保无人机每天可完成300亩稻田的农药喷洒作业,不仅节省了80%的人工成本,还能精准控制药量,减少农药残留,提升粮食品质。

  云链通仓,贷畅粮脉

  江苏大江粮食有限公司作为如皋市长江镇的一家重要企业,在粮食、食品及农产品销售领域深耕多年。公司主要从上游供应商大规模收购玉米、菜粕等农产品,再将其销售给下游企业,在粮食产业链中扮演着关键的纽带角色。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业务的拓展,资金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在秋粮收购旺季等关键节点,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急剧增加,而自身流动资金的不足以及下游应收账款回笼的延迟,导致企业在按时支付上游供应商货款时面临巨大压力,资金链的紧张一度使企业的运营陷入困境。

  农行南通如皋支行一直密切关注着地方企业的发展动态,在深入调研辖内涉农企业资金运营状况时,敏锐地察觉到像大江粮食这样的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难题。为了帮助企业摆脱困境,该行迅速行动,组建了一支由业务骨干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主动与大江粮食有限公司对接,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财务状况以及资金需求特点。经过全面而细致的分析,该行发现,解决企业资金链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其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通资金流通的各个环节。基于此,精心为大江粮食有限公司量身定制了“云链保理”业务整体服务方案,充分利用农行链捷贷平台与中企云链平台的系统对接优势,以大江粮食为核心企业,为其上游 1+N 级供应商开办“保理e融”业务。这一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应收账款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通过平台的对接,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更加透明,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风险,为企业提供更合理的融资方案。在实际操作中,该行开通绿色通道,优化信贷流程,从前期企业情况调研、方案制定,到最终贷款发放,各环节紧密衔接,目前已成功为上游供应商投放资金8000万元。大江粮食公司负责人感慨道:“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不仅解决了我们眼下收购旺季的资金难题,更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农行的服务专业、高效,为我们稳住了上下游合作伙伴,保障了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运行。”(王玲玲 戴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