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江苏省大苏社区治理创新研究院与南京市律师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淮安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物业服务企业代表、业委会主任及社区工作者等百余人齐聚一堂,围绕“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主题,共商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路径,共话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篇。

  

  

  上午9时,研讨会正式开幕。江苏省大苏社区治理创新研究院院长曹军华在致辞中阐述了推动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现实背景与深远意义。他指出,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物业管理已超越传统的房屋维修与小区管理范畴,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他强调,推动二者融合发展,是实现“好房子、好服务”愿景、提升居住品质、构建和谐社区的必然选择。江苏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鱼雪萍在致辞中进一步指出,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内在要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后,会议主办方现场宣读了前期征集的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案例评选结果。经单位(个人)申报,专家评审,共评定出18篇优秀案例、18篇入选案例,与会领导现场为案例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表彰他们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创新成果。为进一步了解物业服务的现实状况,曹军华在会上发布了《物业费现状微型调查问卷》。问卷聚焦物业费缴纳、服务质量与业主满意度等核心议题,通过数据收集反映社区治理真实痛点,为优化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作题为《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淮安实践经验及理论分析》的主旨演讲。他从秩序理论视角分析指出,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领域。淮安市创新实施“人大代表+法官”双轨协同机制,依托专业工作室与诉前调解平台,年均高效化解物业纠纷超千件,成讼率控制在15%以内,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该模式有机融合司法专业力量与人大代表的群众工作优势,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范例。浙大城市学院特聘研究员胡洁人、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李颖、北京市物权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毕文强、四川天府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伍三明、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任晨光五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经验与反思”“集体行动逻辑下的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关系协调”以及“社区治理中的物业管理纠纷处理”“关于物业管理融合社区治理制度困境的探讨” “区分所有建筑物管理中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力边界问题”等议题分享研究成果。现场嘉宾一边聆听,一边记录,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在案例交流环节,江苏智管供应链服务集团总经理陈燕、清江浦区长西社区党委书记卞海荣等六位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优秀案例作者,围绕信任重塑、多元共治、复合型管理模式、社区微更新等主题作了精彩分享。三位物业纠纷解决优秀案例作者从物业公司法律责任边界、业委会财务交接创新路径、物业费执行司法救济等角度,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专业解析。

  圆桌对话环节将会议推向高潮。八位来自学界业界的嘉宾围绕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创新、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难点与突破、智慧物业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社区治理中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的关系协调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碰撞思想、交流观点,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研讨会围绕党建引领、体制机制创新、智慧物业应用等核心议题,通过系统化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的经验交流,分享创新实践案例,探讨通过机制创新、技术赋能和法治保障,破解当前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过程中的难点、痛点,探索党建引领下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新机制,为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促进物业管理与服务升级、融入社会治理大局,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这样的活动,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会议结束后,多位参会嘉宾高度赞扬了会议的含金量,并表示将把会议成果积极应用于工作实际,进一步推动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助力建设更加和谐、舒心、宜居的美好家园。(金华 李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