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9月26日电 题:秋风起,蟹脚痒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9月26日上午,固城湖上,一声锣响,20艘捕捞船同时驶向湖心,2025年南京市高淳区“金秋第一蟹”正式开捕。

  捕捞现场,蟹农们动作娴熟地将沉甸甸的蟹笼缓缓起网,一只只个大壳硬的固城湖螃蟹浮出水面。随后,蟹农将螃蟹运上岸,工作人员对螃蟹进行分拣、称重、扎蟹、装箱、冷链运输,发往全国各地。

  高淳区螃蟹养殖起步早、发展快。早在2003年,高淳已经建立了国家级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固城湖螃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特点,在市场上受到广泛欢迎。

  “今年螃蟹养殖前期温度较高,梅雨季节也没有出现灾害性天气,适宜螃蟹生长、蜕壳,目前螃蟹处在育肥和开始陆续上市期,国庆节期间可批量上市。”高淳螃蟹商会会长邢青松说。

  螃蟹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推动螃蟹产业发展,高淳区着力从种源出发,充分发挥国家级原种场的保种、供种功能,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开展选育工作,提升螃蟹品质。目前,苗种培育面积6232.5亩,良种覆盖率达90%。

  记者了解到,许多家庭依靠养殖螃蟹实现发家致富,全区养殖从业人员过万人。当地为养殖户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螃蟹养殖主要集中在圩区。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持续实施圩区电能质量再提升工程。近3年来,在圩区累计改造配电变压器88台、配农网线路96.5公里,同步在28个台区应用各类智慧化电力设备,让养殖户用上“优质电、放心电、省心电”。

  据高淳区农业农村局介绍,2025年,螃蟹整体养殖形势较好,总养殖面积21.9万亩,基本形成了涵盖苗种培育、成蟹养殖、加工运输、电商销售、文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螃蟹全产业链产值达100多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