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走进江苏连云港连岛国家级中心渔港。在这里,连岛昔日的渔村景象已经焕然一新:码头整齐、港湾开阔、防波堤绵延……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连岛中心渔港推动海产品养殖,形成“渔港+文旅”的特色业态,持续拓宽渔民增收渠道,激活发展新动能。
渔港旧貌换新颜
连岛中心渔港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岛街道西连岛村西北侧,通过西大堤与大陆连通。这里以东西连岛为屏障,是优良的避风港湾。整个中心渔港总投资3.1亿元,建设内容涵盖防波堤、码头、场地回填、港池疏浚、护岸及陆域形成等六大项目,并配套完善道路、供配电照明、给排水、通讯导航等设施,可满足8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作业和补给需求。
港区工程于2021年10月开工,2023年底竣工,2024年8月被农业农村部渔政管理局认定为国家级“中心渔港”。连岛中心渔港不仅为渔民提供安全、高效的作业环境,也推动西连岛形成集滨海观光、旅游综合服务、渔业生产、商贸于一体的渔港经济区,成为连云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渔港项目负责人江云港介绍,工程建设过程中,西连岛防波堤合龙是标志性节点。项目采用海上运输方式调运石料堆填海域,防波堤主体于2022年6月27日顺利合龙,实现防波堤和护岸堤身“双合龙”,标志着中心渔港建设迈入实质性阶段。
在推进港区建设的同时,连岛中心渔港还兼顾海洋经济区规划建设。项目港池疏浚面积达1.47万平方米,港内水域平稳、风向稳定,为大中小型渔船提供可靠泊位。灯塔验潮站迁建、小龟山沿海段落整治、西环岛路改扩建、山地聚落民宿提升改造、渔村客厅及精品酒店街区建设等综合开发项目同步推进,提升西连岛整体发展活力,打造新时代“蓝色引擎”。
耕海逐梦新产业
中心渔港建成后,港区渔业岸线总长980米,码头长622米,形成有效掩护水域53万平方米。依托完善的渔港设施,连岛中心渔港推动立体化养殖与复合养殖,探索“四季循环”增收模式,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基础设施完善,带动渔民发展高附加值海珍品养殖。
连云港雷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如雷介绍,今年6月,他们首次采用深水抗风浪网箱立体养殖中国对虾、青蟹、小青龙,长势良好,预计10月可投向市场。通过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养殖,雷丰水产实现水产良种实时跟进、规模化经营和新型主体培育,为渔民增收注入动力。
“80后”的吴波返乡后创业发展海洋养殖,他经营的一万多亩养殖水域涵盖紫菜、生蚝等产品,年销售额超7000万元,为5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
通过“渔港+产业”模式,连岛中心渔港实现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双丰收,持续为海洋经济发展探索经验。
文旅融合启新篇
日落时分,港区西连岛堤头灯塔与彩绘防波堤交相辉映,海面被余晖染成金色,归港渔船缓缓摇曳。游客在灯塔、彩绘堤坝和主题墙绘前驻足拍照,这里逐步成为游客热衷的“蓝色打卡地”。
连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超介绍,中心渔港打造主题墙绘,结合励志文案和网红文案,形成日落打卡新IP,形成独具特色的“渔港+文旅”“日落+渔文化”旅游业态。
据介绍,目前,港区周边有宾馆民宿274家、渔家乐餐饮94家,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2025年上半年,中心渔港带动旅游及餐饮年创收超过2000万元,还促进海鲜加工、手工艺品销售及周边商贸发展。
与此同时,观光捕捞、海上游览等项目不仅让游客能够体验渔民生活,也进一步增加了渔民收入,形成文旅经济与渔港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绿色理念谋长远
在推进建设的同时,港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遵循环境友好原则,最大限度保护海岸线和生物栖息地。
江苏鑫闽泽科技有限公司在连岛“海上牧场”试验“龙须菜+鲍鱼”复合养殖模式,通过科学布局筏架、优化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密度压力,实现高成活率、低生态负荷。
港区内还设有技术指导站,定期开展养殖培训和海域生态监测,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风险管控。
在保障渔民增收、产业发展的同时,连岛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和保护,绿色养殖与港口经济形成良性互动。这座国家级“中心渔港”,正成为集滨海观光、旅游综合服务、渔业生产、商贸于一体的渔港经济区,促进连云港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张本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