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0月1日电(记者陈席元)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专业委员会近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2025学术年会,全国各地近500名教育系统专家、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代表与会。
据了解,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吴重涵当选该专委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康丽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上海旭辉教育研究院院长陈珍国当选常务副理事长,青岛市城阳区中车小学校长王丽君等15人当选副理事长。

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流表示,扬州自古崇文重教,校家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是凝聚教育合力、提升育人实效的关键举措。扬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更加畅通高效的校家社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形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的育人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协同育人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生态等资源,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增强育人活动的实践性与感染力;进一步强化协同育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家长及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意识和能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生态,促进协同育人模式提质升级。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翟博表示,期待与会代表把握时代脉搏,深刻认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战略意义,聚焦重点任务,谱写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时代新篇,深化开放共享,讲好协同育人的中国故事。
会上,扬州市教育局局长殷元松介绍,近年来,该市以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系统推进协同育人,“点、线、面”结合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点”上依托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一套机制、一个基地、一家智库”打造示范引领高地;“线”上通过“教联体”整合资源,构建协同网络;“面”上推动区域、学校、教师全覆盖,聚焦课堂主阵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焦伟表示,近年来,江苏教育系统在教育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中国教育学会有力指导下,积极探索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加快建设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长尽责、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教联体”。江苏教育系统将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加快构建校家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新格局,进一步彰显强大社会协同力,为教育强国、强省建设注入更强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