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盐城经开区2025年上半年税收分析报告,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全区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8.8%,增幅位居全市前列;第三产业税收占比提升至53.3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增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3户,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税务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的生动实践,更是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体现。

  数据赋能,让服务更“聪明”

  “通过税收大数据,我们能精准识别企业经营中的难点堵点,实现政策‘找人’、服务‘上门’。”盐城经开区税务局税收分析科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税务部门深度挖掘增值税发票、申报、开票等全链条数据,构建企业“涉税画像”机制,按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维度实施分类管理,推动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数据背后,是经济质效的稳步提升:增值税同比增长43.31%,企业所得税增长27.61%,主体税种稳健增长,实体经济根基持续夯实。尤为亮眼的是,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10.95%,其中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表现突出,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

  “税务部门的服务总是想在前面、做在实处。”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他们主动上门辅导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帮我们降低创新成本。”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贡献税收1.69亿元,发展态势稳健。

  创新服务,让营商环境更“暖心”

  在盐城经开区,税务服务始终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面对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涉税新挑战,税务部门创新推出“税企面对面”机制,组织业务骨干现场答疑、定制方案,为企业“量身打造”税收服务包。

  东竹信息技术服务(盐城)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新兴信息技术企业,曾因业务复杂面临多项涉税难题。“税务部门不仅及时回应我们的诉求,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公司财务总监感慨道。得益于精准服务,企业今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实现翻两番。

  这样的服务场景已成常态。经开区税务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首席税务服务员”制度,为重点企业配备专属联络员;开通办税“绿色通道”,压缩审批时限;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实现98%以上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真正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精准施策,助力产业“焕新升级”

  服务企业是基础,推动产业跃升才是目标。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税务部门主动延伸服务链条,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打出“政策+服务”组合拳。

  “我们不仅要服务好企业,更要助力产业转型。”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税务专家团队深入园区企业走访调研,围绕技术改造、研发投入、绿色转型等关键环节,“一企一策”提供涉税支持。

  珩创纳米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税务专家及时解读最新政策,指导我们办理复杂涉税事项,为创新研发扫清了障碍。”通过精准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企业创新活力被有效激发,产业能级加速提升。

  展望未来,盐城经开区税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深化大数据分析应用,优化服务机制,提升治理效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