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0月29日电(李南丹 章婧倩)从高水平赛事接连绽放、群众活动蔚然成风,到城市赛事品牌熠熠生辉、文体旅融合消费迸发蓬勃生机,近年来,一幅充满活力的网球发展图景,正在江苏大地上徐徐铺展。锚定赛事聚能、夯实人才固本、联动全民赋能,江苏深耕网球运动发展沃土,激活赛事经济多元价值,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力。

  城市赛事百花齐放 网球经济多点开花

  10月25日的中国网球学院内,清脆的网球击打声与观众的喝彩声交织回荡。2025年在华世界500强企业体育系列赛网球赛(南京站)于当天开赛,这是该赛事首次登陆南京。

  这场由国家体育总局对外体育交流中心、江苏省体育局主办,江苏省国际体育交流中心、南京市体育局承办,中国网球学院、南京银行协办的赛事,吸引了金融、制造业、科技等多个领域的198名企业精英参赛,让体育竞技成为城市经济圈互动的新纽带。“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交流的盛宴。”江苏省国际体育交流中心主任汪泳表示。  

10月25日,2025年在华世界500强企业体育系列赛网球赛(南京站)开赛

  2024年,中国网球在职业赛场和奥运舞台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突破,不仅让网球运动进一步“破圈”,深入大众视野,更带热了赛事经济,带动了城市发展。以网球赛事为支点,江苏多个城市构建起覆盖精英赛事、大众培训体验的多层次网球生态,让小小网球成为城市形象升级的密钥。

  2024年,无锡国际网球中心举办了百余场大小赛事,参与选手超3000人次。其中,2024无锡网球公开赛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62名选手参赛,以万计观赛人次、单日最高3000观众同场观赛的盛况,印证了无锡对网球的热情。

  高水平网球赛事带来人流的同时,也成为城市展示自我的窗口。在2025中国网球巡回赛常州公开赛场外,琳琅满目的赛事特许纪念品专卖,吸引了不少观赛者驻足购买。2025苏州公开赛·ATPCH75国际男子职业网球挑战赛期间,阳澄半岛乐园推出《状元行》《状元归来》实景演艺与湖畔戏剧节,以古今对话的形式展现江南文化底蕴。

  与此同时,培训市场的崛起体现出网球经济的“长尾效应”。在常州安和锦·CU1958文体旅产业创意社区,“俄罗斯方块”网球场以其独特的创意设计成为今夏的热门打卡地。“下午5点一过,预约电话就响个不停。”峯力网球俱乐部负责人吴胜胜介绍,试营业以来,平均每晚能开满4场,日均接待量稳定在80人次左右。

  从精英赛事带来的城市曝光度,到文旅消费催生的经济增量,再到体育文化涵养的城市气质,网球比赛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成为江苏各地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新方式。

  人才梯队持续壮大 后备力量厚积薄发

  今年6月,在2025中国网球巡回赛CTA800临汾站中,江苏网球队18岁的头号种子夏越获男子单打冠军;7月,在德国举行的第32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网球项目女子双打决赛中,江苏网球队队员姚欣辛表现出色,与搭档李宗钰共同收获一枚铜牌;9月,在2025年ITF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J100张家港站中,江苏网球队队员胡佳包揽男子单打、双打两项冠军……年轻一代佳绩频出,是江苏60余载深耕细作、匠心育人,持续培育网球人才的结果。

  始建于1958年的江苏网球队,逐步构建起系统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为高等级赛事输送新鲜血液,为服务国家网球运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由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江苏省体育局、南京体育学院三方共建成立的中国网球学院,是江苏网球人才培养的核心训练基地。

  作为“国”字号的网球学院,这里以培养国际化、职业化网球精英人才为目标,为运动员提供了“顶配”训练环境:40片符合四大满贯标准的专业球场,全面覆盖硬地、草地、红土三大主流场地类型。“让训练场景等同于赛场场景”,这样的专业土壤,使姚辛欣等网球队队员能在训练中模拟国际顶级赛事条件,在反复磨合中提升适应能力与竞技水平。  

第32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比赛前,姚欣辛在网球学院集训备战

  眼下,江苏网球队正紧锣密鼓备战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备战阶段,我们聚焦男子团体、男双、女单等重点项目,全力以赴冲击佳绩。”南京体育学院网球学院副院长、江苏网球队领队姜惟表示,球队规划全运会后启动相关改革举措,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竞争力,着力培育更多顶尖网球人才,力求在未来赛事中获得更好成绩,在国内网坛占据更核心的位置。

  高校是江苏网球人才梯队的“重要储备库”。今年10月举行的江苏省第二十一届运动会高校部网球(甲组)比赛中,全省40余所高校的300余名网球健儿齐聚赛场,在6天的赛程里演绎了一场场青春对决。这不仅是高校网球爱好者的盛会,更是江苏“体教融合”成果的鲜活展示。在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各高校纷纷组建网球队,通过赛事交流锤炼竞技实力,让校园成为网球人才成长的坚实沃土。

  在无锡,校园推广、青少年专项培训等举措正持续为网球梯队筛选“好苗子”。梯队按年龄段划分为8-12岁梯队和12-14岁梯队。无锡国际网球中心组建了7人的梯队教练团队,每周进行两节训练课,为梯队成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实现“从兴趣到专业”的精准衔接。

  通过多年的持续深耕,江苏既培育出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也为人才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全民基础不断夯实 运动氛围日益浓厚

  场地往下沉、赛事接地气、参与全覆盖,政策引领与市场活力的双向赋能,让江苏网球呈现出基础扎实、氛围炽热、产业联动的发展态势。

  设施建设是开展全民运动的基础,江苏大力推进嵌入式场地建设,2025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嵌入式球类场地446片,其中网球场64片,让城市“边角料”变身运动“黄金地”。从社区口袋球场到商业综合体运动空间,日益密集的网球场地网络,为全民参与搭建了坚实载体。

  拥有11片国际赛事标准网球场地的苏州半岛国际网球中心

  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让江苏网球服务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位于南京西城・夜未央运动街区的大蓝鲸网球馆,精准捕捉周边办公人群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和需求,走出特色经营之路。据负责人祁正伟介绍,网球馆针对不同人群推出定制课程,让学员续费率提升至75%,高峰期场馆使用率超90%,非场地收入占比超40%。祁正伟表示,未来,网球馆计划扩建场地,深化政企合作,接入区级体育大数据平台,为顾客提供更优质、更智能的运动服务。

  网球运动的民间活力同样在常州迸发。全市拥有10余家经营性网球俱乐部、20余家球友自发组织的社群俱乐部,不少俱乐部还会聘请高水平教练,着力挖掘和培养网球优苗。

  如今的江苏网球,赛事矩阵持续扩容、人才梯队迭代成长、参与人群持续扩容,这份浸润日常的网球热、藏于街巷的运动活力,既暖了民生温度、活了城市经济,更让体育强省的底色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