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要求企业生产时车间门窗打开,生态环境局却要求关闭门窗生产。”
“部分县区不动产登记服务责任分工不清,信息共享工作滞后,这些问题今年上半年仍未彻底解决。”
10月31日,淮安市人大召开营商环境专题询问联组会议,12名人大代表、群众代表、企业家代表带着问题直击漏洞、堵点,16个市直单位负责人到场应询。一场聚焦营商环境的“问政”拉开帷幕。
“经过现场研判,企业在车间生产区域加装门帘和污染气体集中收集装置后,可以开窗生产。”市司法局三级调研员胡海洋现场回应,“对于多头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我们将汇编典型案例库,健全跨部门‘标准打架’协调机制,化解更多‘开窗还是闭窗’的执法尴尬。”
“这些确实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不足。”面对人大代表提出的“不动产登记”质疑,市资规局总规划师朱旭枫不回避不推诿。“我们已经依托‘区块链’技术将多部门信息‘上链’管理,推动业务办理从‘串联’向‘并联’优化,目前二手房转移登记平均办理时长已从90分钟缩短至40分钟。”
“现场回应直接、诚恳,能感受到政府部门的诚意。”洪泽区人大代表、江苏华龙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义平说。
网民代表、淮水安澜论坛版主刘志明也来到现场参与问询。“这次我带来的问题,是网友们普遍关心的12345热线对诉求的解决效率和精准度问题。市数据局现场给出反馈和提升方案,可以给大家带去好消息了!”
12道犀利“考题”背后,是代表们近2个月的扎实调研。“我们前期重点检查了15个市直单位,召开座谈会20场次,收到调查问卷2100多份,收集相关问题60多个,就是为了给《淮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一周年的情况做个‘全面体检’。”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淮安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蒋启波说。
这样的“面对面”监督在淮安并不鲜见。今年以来,淮安人大聚焦民生实事、养老机构建设、财政科技类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等主题,开展工作评议、专题询问会,为群众、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搭建起沟通桥梁。
“专题询问联组会议的最终目的是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工作提质,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回应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期待。”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周毅说。(张莎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