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的老人,疲惫的子女,道出了“失能家庭”的无奈。

  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26%的江苏省,2023年通过地方立法确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为全国首个将长护险立法的地区。

  而常州,这座创新之城,探索实践的眼光更为前瞻。2019年1月1日起,在武进区先行先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三年实践的基础上,2022年1月1日起,常州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将其作为重要民生项目加以推进。

  长护险“小保费”撬动失能群体“大保障”,一个旨在实现“老有所护”的保障网正加速织密,照亮常州两万五千个“失能家庭”。

  常州长护险全域覆盖“温柔托底”

  位于常州市新北区黄河路街道三楼的常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运营中心,中国太保寿险常州分公司员工路意随机拨打了几位在线的护理员电话,正在天宁区茶山街道丽华二村为中度失能李奶奶提供照护服务的护理员郑阿姨接通了视频电话,“刚给李奶奶洗完澡,正在按摩。”

  郑阿姨目前服务18位失能参保人,为每个失能参保人提供每月9次上门,每次两小时的服务。服务项目包括排便、洗澡、按摩脚底等。每个月累计服务超过320个小时的郑阿姨收入也达到了7000多元。

  在常州,像李奶奶这样的失能人员约有两万五千名。其中,重度失能人员一万一千余名,中度失能人员一万四千余名。值得一提的是,在常州,长护险制度的开放性较强,不同于一些城市仅开放重点区域或只解决重度失能人群的保障问题,常州将中度失能人群也囊括进来,让更多人受益。

常州市长护险护理培训与辅具展示基地

  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失能家庭,常州的长护险制度设置“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医疗机构住院护理”三种护理模式,形成多层次护理服务体系。其中,针对住院护理的失能人群,常州进一步完善政策,最大限度保障失能人员住院护理权益。

  位于钟楼区的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35个专护床位,其中18位老人申请并通过了长护险的评估。

  “18位老人基本都是重度失能,年龄在65岁到95岁之间。根据最新政策,被评定为重度失能的患者,基金支付基本生活照料费用,重度失能为40元/日,中度失能为24元/日”,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袁才珺介绍称,再加之基础医疗费,享受长护险的失能老人每月平均花费仅需2000元左右。

  常州还为居家照护的老人提供护理辅具租赁服务,支付标准限额内基金支付比例为75%,参保人仅需承担剩余的25%。比如,一张手动护理床通常需要花费上千元,选择享受长护险辅具租赁政策,参保人仅需花费很少的费用就能使用上手动护理床。

  截至目前,长护险已覆盖全市472万参保人,累计50921名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提供4801个就业岗位。截至当年度6月,全市长护险基金支出2.1亿元,基金运行平稳可控。

  三千余名长护险护理员活跃在照护一线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全国首批通过长期照护师资格考核的人员有100名,其中有8名来自常州,韩露便是其中之一。

  韩露是常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之一——常州福寿康健康养老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员工,2021年,本是医院护士的韩露选择“换个赛道”,成为一名护理人员。

  “我们就像拐杖一样。”韩露说,与养老护理员相比,长期照护师更像是“医疗护理员”的角色,这恰好与我国颁布的长护险政策中所明确的“生活照料+基础医疗护理”复合型服务要求高度契合。

长护险已覆盖全市472万参保人

  优秀的护理员是长护险制度的“生命线”。连续两年获得常州市长护险护理员技能竞赛冠军的鲁德天是业内的名人,今年59岁的鲁德天已在幸福天年老年公寓工作了7年,目前是5楼护理班的班长。11年前,“鲁班长”随儿子从江西老家到常州创业,在一次看病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全日制护理工作。鲁德天发现,这份工作并非常人眼中“服侍人”“搞卫生”这么简单,其中涉及很多专业的护理知识。他一头扎进去,从零学起,一做就是11年。每次上门护理时,鲁德天都能深刻感受到失能人群家属对他的尊重及迫切需要。这就是人生的意思,“成就感”。

  截至目前,常州市有三千余名长护险护理员活跃在照护一线,持证长期照护师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专业人才队伍还在不断充实,为长护险制度的高质量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有温度有品质的晚年照护服务正在发生

  中国太保寿险常州分公司是常州市长护险的主承机构,自2014年起已连续十二年承办武进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最初的经办者,到如今的承办者,模式的转变也对公司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

  为推动行业从“点突破”迈向“生态共建”的关键战略实践。去年12月27日,在常州市医保局的指导下,常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这是江苏省内首家聚焦长期护理保险领域的行业自治组织。

  截至目前,协会共有会员单位152家,其中承办机构10家、医疗机构54家、养老机构40家、居家上门服务机构35家、评估机构7家、辅具租赁机构6家。

座谈交流现场

  中国太保寿险常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常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行业协会会长宋娟萍介绍称,协会有三大定位。其一,作为“定点服务机构的会员之家”,协会定期开展交流沙龙,帮助企业良性发展。其二,作为“护理人才培训基地”,协会邀请专家开展护理师培训的同时,举办技能大赛,吸引年轻专业人才加入长期护理员队伍。其三,作为“行业发展的示范场所”,协会拟定了行业自律公约,并部署自查自纠工作,针对恶意挖人才、跳槽、虚假打卡等恶性行为建立负面清单。

  在常州长护险稳健运行的背后,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从服务评估到机构监管,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严谨规范,为失能人群的保障“保驾护航”。

  常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彭伟中表示,目前常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已达328家,由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养老机构、定点居家上门机构、定点辅具租赁机构、定点评估机构五大类构成,服务保障满足失能人员多元化需求。

  “十五五”期间,常州长护险将进一步提质增效,重点围绕七大任务展开:第一,制度接轨,与国家政策无缝衔接;第二,信息系统升级,接入国家系统实现信息集中管理;第三,待遇与筹资相适应,增强市民获得感;第四,加强质量管理,让市民更加安心、放心;第五,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市民办理环节和时间成本;第六,促进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第七,推动多层次护理保险体系的构建,深化社商合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常州,让老百姓享受有温度、有品质的晚年照护服务,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