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关乎民生冷暖,连接万家灯火。如何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今年以来,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平山乡交出了一份以“微”破题的创新答卷。他们摒弃“大而全”的模式重构,深耕于“警社共治 警网融合”的沃土,通过全面融合民警、网格员、社区志愿者三方力量,聚焦“机制落地-效能释放-群众有感”的全链条升级,以一系列“小而精、准而实、新而活”的微举措,成功推动基层治理从“做得到”向“做得优”的深刻转变,让治理的精度、力度和温度,真切地流淌进百姓的心田。
“警”防不懈:织密防护网,守护有力度更有温度
安全,是基层治理的底线。平山乡将安全防线前置,在联动处置、联合走访与联防预警中,织就一张“有力度更有温度”的安全防护网。
联动处置,彰显治理温度。一直以来,平山乡将精神障碍患者及“三失一偏”等特殊人群的帮扶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坚决避免“小矛盾”升级为“大隐患”。
联合走访,承载为民诚意。今年3-4月,平山乡开展综合性走访排查反诈“敲门行动”,组织民警、网格员、志愿者联合入户,既带任务更带诚意。行动累计收集群众诉求百余条,发放反诈宣传单千余份,及时更新网格基础信息,在面对面交流中增进了乡政府与群众的联系。
联防预警,融合算力人力。面对夏季频发的极端天气,平山乡更是构建“线上+线下”联防预警体系,线上通过53个网格微信群实时推送预警信息,线下组织网格员联合物业、民警、志愿者排查隐患,实现从预警到处置的无缝衔接,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网”罗民情:优化微单元,制度落地更精准
精细治理,关键在于制度能否精准落地。平山乡主动拆解原有的“大框架”,通过网格重构、清单管理与督导转型,让制度在基层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网格划分,实现“功能性重塑”。期间,平山乡对全乡网格进行“功能性重塑”,将网格优化为53个综合网格、146个微网格,并根据人口流动、产业发展等情况动态调整,使网格从“固定版图”变为“活力模块”。新建片区及时划格入驻,人口减少区域优化合并,确保网格资源与治理需求精准匹配。
在工作机制上,平山乡推动工作清单从“千篇一律”向“按需下单”转变。乡指挥调度中心牵头多部门协同会商,全面调整网格任务清单,并为新建社区制定兼职网格员管理规范,实现“一网格一策略”,提升工作针对性。
创新调研督导方式,实现从“会场听报”到“现场破题”的转变。每月召开乡政府扩大会后,分管领导立即带队下沉各村(社区),针对问题点对点复盘排查。网格员在月度复盘会上进行自我剖析、制定整改方案,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
“志”在服务:汇聚多元共治,治理触角直达末梢
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人,活力之源在参与。平山乡通过创新平台、拓宽渠道、赋能队伍,有效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畅通了基层治理“下得去”的毛细血管。
平山乡创新建立微网格小组会议制度,全乡146个微网格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让微网格员和志愿者代表直接反馈居民心声。通过这一平台,社区能够精准掌握民情,形成需求清单,推动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同时,各网格聘请乡贤、老党员、退休教师等担任廉情监督志愿者,发挥其德高望重、贴近群众的优势,对社区事务提建议。乡政府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引导他们主动发现上报苗头性问题,成为维护基层风清气正的“前哨探头”。
平山乡网格学院制订全年培训计划,重点围绕“精障服务”与“公共卫生应急”等领域开展专题培训,覆盖所有基层治理力量。并将消防应急演练“搬”到网格内,提升居民安全素养与基层应急能力,实现“以小训促大为”。
从“警”防不懈的坚实底线,到“网”罗民情的精细“绣花”,再到“志”在服务的多元共鸣,平山乡以“小切口”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不仅让“警社共治 警网融合”实现质的飞跃,更让基层治理的温度实实在在地传递到每一位群众心中,绘就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基层善治新画卷。(陆晓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