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浪,遍地铺金。在句容茅山镇袁相村“同心工程”实验区水稻基地上,金灿灿的稻田犹如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织锦,勾勒出一幅幅仓廪充实的壮美“丰”景画卷,处处洋溢着稻花香里话丰收的喜人气氛。
袁相村地处茅山镇东北侧,境内吴甲水库处该村上游,袁相河穿村而过,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依托“同心工程”实验区建设,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生产根基,遵循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让科技赋能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全面振兴。
科学化栽培。既要种“放心粮”,也要产出“好大米”,这是做好粮食安全的“必答题”。一直以来,句容市茅山镇袁相大米专业合作社一年种植一茬水稻,收割前撒种种植了红花草,收割后让土地进入“修养期”,在插秧前配合上动物粪便,旋耕覆盖后二次发酵,改良土壤性能,不仅增加了水稻产量,也提升了大米的品质。“我们水稻种植品种主要是南粳46、5055和3908 系列,辐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面积达3000亩,合作社主动与‘亚夫团队’联系,帮助村民引进新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建设育秧大棚,帮助农户培育秧苗,科学指导和田间管理,为同心稻米的丰产丰收提供了保障。”该村水稻种植户们表示。
智能化管理。为让种植户增产增效,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米”,该村合作社在镇统战部门的牵线下,与镇江地区农科所、“亚夫团队”、句容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合作,在田间管理、施肥、喷洒生物农药方面广泛采用智能杀虫设备和无人机技术。在高标准农田中,智能化太阳能杀虫灯的实践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病虫害的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在夏季高温季节里,合作社积极引进无人机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喷洒生物药剂进行田间管理,既省时省力,又节约成本,效率也高。”稻米合作社负责人说道。
机械化收储。时下正是水稻收割的季节,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在稻田里忙着收割。“我们这几天抓住晴好天气,与东霞村农机合作联系,组织收割机加紧收割水稻,确保颗粒归仓。”“收割机作业效率高、成本低,在收割的同时还能粉碎秸秆还田,改良土壤,为丰产丰收打好基础。”袁相村委会负责人表示。为有效提高水稻的收成,近年来,袁相村不断深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在种植、管理、收储等环节全程采用科技化技术,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000亩,修建滚水坝、田间沟渠、机耕道路等,方便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同时建立水稻烘干厂房,打破“靠天收”的传统模式,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增效。(朱明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