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完成西太湖半程马拉松的15000名跑者,冲线后不到1个小时,便在手机上收到了专属赛事短视频;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室里,“AI智医助手”系统默默“倾听”医患对话,实时生成规范病历……这些数字应用,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场景中,展现出数字消费的蓬勃生机。

  数字消费,包括数字产品消费、数字服务消费、数字内容消费以及通过数字渠道实现的其他消费。据商务部测算,2024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已达到23.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居民消费的44.2%,足见数字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日前,江苏省2025年数字消费创新场景和重点企业名单公布。常州在全省100个数字消费创新场景中占21席,在十大典型场景中入选4项,47家重点企业名单中占13家,三项数据均居全省首位。数字技术,如何在常州变得可触、可感,并拥有温度?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

  消费“新变化”

  早晨8:30,家住天宁区红梅街道的刘奶奶准时出门,在一台养老服务机器人的陪伴下,前往社区医院。这台机器人能识别障碍、规划最安全的路线,路上还会播放刘奶奶最爱听的锡剧。这款由常州本土企业江苏邦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机器人,集成了自动驾驶、紧急救助和健康监测功能。企业数据显示,购买使用该产品后,社区老年人独自出行的意愿提升了65%,意外发生率则下降到过去的一半。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新能源车主李明。傍晚,他将车驶入小区充电站,充电桩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后开始充电。“系统还会根据我的用车习惯,推荐最划算的充电时段。”这套由位于武进区的苏文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电能侠充电系统”,通过智能调度和负荷预测,整合了全市的充电桩数据,能引导并帮助车主避开充电高峰,平衡电网压力。使用该系统后,充电桩利用率大幅提升,用户平均等待时间缩短了60%,每年还可减少约1.2万吨碳排放。

  数字化也正在重塑文化领域的消费。常州博物馆的“数字显真阁”前,游客周欣怡正通过8K触控屏,细致观摩一件文物的数字模型。随着她的指尖轻轻滑动,屏幕上的文物模型被不断放大,器物上细微至亚微米级的工艺痕迹便清晰呈现。“以前隔着玻璃看不真切,现在连匠人留下的指纹都能看清,还能听到它背后的故事,感觉正在与历史对话。”据统计,该展区开放半年来,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了30分钟,青少年的参观率提升了80%。

  数字“守护网”

  真正的数字消费,不仅让生活更便捷,还构建起的一张无形“守护网”,让关怀精准触达、及时响应。

  在常州市民政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数据。“家庭有大额医疗费用支出、家庭主要劳动力去世……这些脱敏后的数据都能被监测到,方便我们及时作出反应。”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介绍道,这套系统接入了医保、民政、教育等19个部门的数据,已累计推送预警类信息7000多条、提示类信息4万多条;暖心护航处理智能监测设备预警2万余次,开展紧急救助700余次。

  像这样的城市治理“隐性”关怀,已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北区的“城市管家全链式融合平台”以“业务一体化、资源标准化、管理智能化”为核心,集成了环卫、绿化、市政等全业务场景,推动城市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平台不仅能实时监控各业务板块,还能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精准定位高频问题区域。”平台负责人表示,系统为人力物力的精准调配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技术不只是飘在云端的理念,还是解决实际生活痛点的重要手段。”常州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在后台默默运行的数字智能系统,已成为城市治理与民生保障的坚实底座。

  增长“双引擎”

  “技术本身不是目的,如何让它切切实实被用起来,才是关键。”常州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常州以“揭榜挂帅”机制,把城市的真实需求打开,让企业在真实场景中“赛马”,以此推动生产与消费的“双增长”。

  今年以来,常州系统梳理出数字消费七大重点领域,通过“场景开放+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在真实环境中检验产品、优化服务。围绕“数字消费、智慧医疗、养老服务”等重点行业,常州出台《百景应用行动计划》,统筹推进16个重点应用、100个“人工智能+”示范场景建设,累计两批次梳理并发布了超过130个的企业实践场景。

  政策引领下,数字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常州大力培育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同时,常州持续探索将数字消费嵌入“赛事+旅游”的创新模式。例如,中华恐龙园利用元宇宙技术升级“穿越侏罗纪”项目,国庆假期的客流与营收增幅分别达12%和28%。“苏超”赛事更是带动全市数字消费超15亿元。

  在技术供给端,常州市数据局联合市数据集团发起5亿元人工智能数据基金,统筹算力规模超1000p,并发布常州市公共算力调度与创新服务平台,最高补贴算力费用100万元;支撑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七大领域的大模型研发,最高支持200万元,为数字消费筑牢技术基石。

  据悉,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发布的新型智慧城市评级中,常州市位列全国第11位,下辖主要区县均进入全国百强。今年,常州正式申报江苏省城市全域数字化试点,旨在通过“云—网—端”一体化建设,实现城市治理、产业升级、民生服务的全域数字孪生,并支持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转型发展,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