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205国道施工现场正进行沥青铺设作业,该路段最后一段路面即将完工。这一忙碌场景,正是淮安市淮阴区交通运输系统开展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区交通系统以精细化作业、预防性养护与长效化管理为抓手,着力畅通区域交通 “动脉”、激活“毛细血管”,持续优化市民出行体验。

  对标 “国标”:从 “突击整治” 到 “常态常优”

  “国评不是‘一次性考试’,而是日常养护的‘风向标’。”区交通运输局干线养护科科长俞朝晖介绍道,对照交通运输部 “路况水平、养护管理、服务质量、安全保障”四大评价板块,小到“丁集G205线113+600下行非标点清理”,大到“国道G233线沥青罩面”,均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

  “像国道G343线上行K228+960处的坑槽,之前因车辆碾压形成了两块约5平方米的破损,清单明确要求3日内修复。”俞朝晖翻出手机里的整改前后对比图,“我们安排养护队凌晨施工,避开早高峰,第二天一早市民通行就恢复正常了。”目前,已将“八无”(无坑槽、无裂缝、无积水、无杂草等)标准固化为日常管理制度,每季度还向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汇报整治情况,推动公路管养从“迎检突击”转向“长效常治”。

  精准调度:“日调度” 破解养护堵点

  “上周通报铣刨沥青混凝土面层挖补问题,今天必须整改完毕!”近日,在区交通运输局的每日调度会上,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正在向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交办任务。

  据了解,为确保攻坚任务高效推进,区交通运输局建立“日调度、周通报、月总结”机制:每日汇总12个养护小组的工作进展,即时协调机械调度、人员调配等堵点;每周发布工作简报,公示任务完成率,对滞后事项下发督办单;每月开展“回头看”,核查整改成效。截至目前,已下发督办单5份,解决“路肩杂草清理”“标识模糊”等问题746个,上周任务完成率提升至100%。

  “以前遇到问题要层层上报,现在每天调度会直接对接,像上周我们养护队缺沥青摊铺机,当天就协调到了,效率比以前高多了。”道路维修负责人王平华说。

  多方联动:织密道路养护 “协同网”

  公路养护不是“单打独斗”。区交通运输局主动牵头,联动公安、城管、镇街及管线单位,形成“一盘棋”攻坚格局。

  针对翔宇北道早晚高峰拥堵问题,区交通运输局联合区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实施“绿波护航”计划,优化沿线3个信号灯配时,将早高峰通行时间缩短10分钟。“以前从翔宇北道到区政府要25分钟,现在15分钟就能到,上班再也不用慌慌张张了。”市民王女士笑着说。

  与此同时,联合区城管局开展“路域洁美”行动,一周内清理违规摊点12处、拆除违规广告牌8块;联动各镇街落实“属地责任”,限时完成农村公路沿线垃圾清理、违规搭建拆除工作。

  强化保障:人才资金 “双支撑”

  为提升养护效能,区交通运输局从人才、资金两方面筑牢保障:通过定向引进、内部调配、专项招录等方式,补齐养护技术、工程管理等重要岗位人才缺口;实施“交通新锐”培养计划,今年已开展“沥青路面修补技术”“桥梁安全检测”等培训6场,培训200余人次。资金方面,精准对接政策导向,成功申报省级公路养护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国道G205线沥青罩面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完成80%,预计12月底完工。

  一条条平整通畅的道路,正成为展现城市形象的风景线、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脉。区交通运输系统将持续在路域环境的提升上练“显功”,于服务升级的细节处修“潜功”,以久久为功的定力,全力守护市民的通行安全与出行体验。(李堃 朱治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