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25年常州市职工足球联赛(简称“常超”)将迎来决赛,武进奥智集团队对阵常高新高铁新城队。“一南一北”的巅峰对垒尚未开赛,全城球迷热情已点燃,比赛现场2万观赛席位预订一空。
办赛效率,超高!
“‘苏超’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大家都想追逐一下自己的足球梦。这时候,‘常超’来了。”这是很多“常超”球员发自内心的感慨。
从官宣赛事启动,到公示32支球队、近1200名球员名单,“常超”17天完成核心筹备工作,再隔一周左右就鸣哨开赛。

已圆满落幕的62场比赛,场地标准、设施配套、裁判执裁均对标大型赛事规格,尽显专业水准与城市底气。
这份“高效率”与“高规格”背后,是职工足球梦想与工会鼎力托举的双向奔赴。常州以实业见长,“上班族”既是城市活力的核心载体,也是足球运动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读懂后“苏超”时代的职工需求,市总工会和市体育局合力筹谋,一边落实场地、对接教练,一边向职工发出邀请。短时间便集结起大批足球爱好者,不仅延续了“苏超”热度,更将足球“人见人爱”的强大吸引力,转化为丰富职工文体生活的优质载体。
而公安、城管、交通、文广旅、卫健等各部门闻“球”而动、高效协同,助力“常超”一路“从从容容”到决赛,则源于这座城市对体育精神的尊崇,对职工文体生活的用心呵护与坚实托举。

“球场边围绕着观众、裁判、志愿者……上场的时候,觉得在常州找到了自己的‘主场’。”刚来常州工作不到一年的房产中介、“常超”队员刘世军说。
覆盖范围,超广!
快递员从工程师脚下断球,网约车司机的射门被公交司机飞身扑出——多职业人群同场竞技,是“常超”最鲜活的日常。

如果说“苏超”打破了职业联赛门槛、拉近大众与足球的距离,“常超”则更进一步,以赛制创新让足球触达城市“毛细血管”。“区域+企业+行业”组队模式,支持“多企业联合”“全行业组队”“个人自主报名”,最大范围网罗绿茵好手,使得仅有32支球队的“常超”,球员来源单位却超过了400家。这些或“整装”或“拼装”的球队,场上切磋球技,场下成为“多企业”“全行业”的交流新平台。
“常超”共分为8个赛区,从溧阳的南航校园到新北的市足球训练基地,覆盖常州全域。市民就近预约,家门口就能看上比赛。这些集“苏超”球员、业余高手与激烈对抗于一体的高水准赛事“下基层”,更像在城市里撒了一把热爱足球的种子。很多场比赛结束后,都能看到孩子们拉着家长冲上球场,意犹未尽地追着足球跑、大脚体验射门。

“常超”还把参赛年龄上限从“苏超”的40周岁调整到50周岁,为职工群体中喜爱足球多年的“老男孩”打开大门。他们报名分外踊跃,人数占到球员总数的四分之一,更奉献了很多难忘的瞬间——46岁的郭桂斌一脚吊射,踢进了武进星星充电队首场比赛唯一进球;同样46岁的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张剑云,作为主力右后卫几乎全勤出战,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赛场飘扬;常州公交队的“老司机”们全场坚守,韧劲十足。
场内场外,超燃!
赛前誓师时,各球队都还比较低调,“踢好每一场”“目标小组出线”。首战之后,“霸气”藏不住了,常高新高铁新城队“瞄准决赛”,武进理想队、溧阳时创能源队“保四争一”。“小组第一”更成多支球队的公开宣言。
射手榜“榜一大哥”沈柏屹,在一场小组赛中带球奔袭六七十米,硬生生冲破对手整条防线完成破门,成为一大经典。1/4决赛中,武进理想队与钟楼大观队互轰球门,核心球员赵连平扛住压力,连进三球掀起高潮,巩固了理想的胜出优势。

1/8决赛的点球大战中,常经开中天钢铁队守门员扑出了对手的第四粒点球,欢呼声如潮水般涌起。尽管下一场被4:9大比分淘汰,但对于中天钢铁队来说,“常超”旅程美好而无憾。“我们在这里体验了足球应该有的所有乐趣。”
场内是球员的战场,场外是属于球迷的热闹天地。社交媒体上,“常超”热梗飞扬:常经开中天钢铁VS武进奥智集团被调侃为“奥智大战钢铁侠”。溧阳时创能源对战金坛建设时,网友戏称“隔壁邻里过招,够熟才够狠”。
最具仪式感的,当属半决赛时,溧阳和常州国家高新区在线上互递战书。常高新开篇“阿溧吾兄”,从山水诗篇一路侃到制造江河、绿能山海,中间“你的”“我的”一样样“比”过来。十几个小时后,“阿溧”回信给“阿新”,表示“情书”收到,心领神会。(张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