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2025江苏科技学术大会之 “科文融合・创见未来”专题报告会在扬州举行。
本次活动以“驱动人才引擎,打造创新生态”为核心主题,汇聚了省内文化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青年学者,以及省、市、区相关单位和文旅企业骨干代表,搭建起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与创业者之间的跨界沟通桥梁,推动科学知识借助文化创意走进大众生活,实现从“单向传播”到“深度触达”的跨越式升级。

活动现场,科普创新与文化创意展率先拉开序幕,成为报告会的亮眼前奏。来自江南大学、东南大学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气象学会、得塔云智能科技、炫佳科技等十余家单位,携数字非遗衍生品、智能科普互动装置等特色展品参展。这些展品直观生动地展现了科文融合的前沿实践成果,极具创意的呈现形式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观赏、互动体验,让与会者近距离感受科技与文化碰撞迸发的创新魅力。

主题报告环节精彩纷呈,四位行业专家带来专业分享。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副馆长徐飞以《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博物馆创新与实践》为题的报告,详细解读了数字展陈、智慧服务等先进技术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为文化遗产的现代表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范例;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张明教授从艺术哲学视角切入,在《人工智能下的艺术智性结构:英雄主义的解构》报告中,深刻剖析了人机共生时代艺术创作的新形态、新规律与新趋势;南京艺术学院尤达教授的报告《从改编机器到机器改编——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文化生产》,清晰勾勒出AI技术重塑文化生产底层逻辑的变革路径与发展方向;中国科普作协理事顾备则聚焦《AIGC在科普领域的落地应用》,结合多个现象级实践案例,分享了AIGC技术破解科普创作痛点、提升传播效能的实用方法,充分印证了科文融合的强大传播活力与应用价值。
互动答疑环节气氛热烈,专家与现场观众围绕“科普创新提质路径”“科文融合产业机遇”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针对高校青年学者、扬州文旅企业代表提出的实践困惑进行精准解答,为一线实践提供了专业指导与思路启发。
为系统性培育科文融合复合型人才,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重要合作启动仪式。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江苏省艺术与科学中心、河海大学出版社、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六家单位携手成立“科文融合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导师团,正式发布跨校协同的人才培育体系与实践路径,为科文融合领域青年人才的成长搭建起高质量平台。

江苏凤凰传媒副总经理、省科普作协理事长徐海表示,科文融合既是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也是科技向善的价值引领,更是江苏打造创新生态、激发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对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副院长左健伟对科文融合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表示,“科文融合不是科技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科技给文化赋能,让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焕发新生;文化给科技注入灵魂,让硬核技术拥有人文温度。而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正是在为这场精彩的化学反应搭建实验室、准备催化剂。”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承办。(徐阳 刘成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