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道路与机场铺装技术团队研发的道路智慧巡检技术已在全国多个省份成功应用,应用总里程超300万公里,显著提升了道路健康状态检测评定效率,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道路养护痛点亟待解决

  随着里程不断增加,道路在服役过程中受交通荷载与气候环境的综合影响,出现了开裂、车辙、坑塘等各类“病害”,标志标牌也存在遮挡、模糊等问题,严重影响交通流的稳定运行。

  传统道路检测主要依靠人工徒步或开车观察,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漏检、误检等情况。面对我国庞大的道路网络,如何高效精准地进行道路“病害”统计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智慧巡检技术实现三大突破

  据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马涛教授、团队技术负责人张伟光副教授介绍,该团队研发的道路智慧巡检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原理与方法,实现了道路“病害”的自动辨识,每年可节省数千人的繁重工作量。

  该技术体系主要由轻量化检测装备、数据分析处理模型和智能养护决策模型三部分组成。轻量化检测装备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拆卸方便,可快速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不仅能自动识别和汇总道路各类“病害”,还能快速识别道路资产特征及城市道路地下管网与空洞分布;智能养护决策模型可自动生成养护决策方案、养护清单和养护费用,大幅缩短养护决策周期,提升养护实施效率。

  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东南大学研究团队的这项技术成果是在多项国家级项目的支持下完成的,已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并获得了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截至目前,该技术已在江苏、江西、宁夏、云南、山西、山东、广东等多个省份成功应用,还走出国门,在柬埔寨、智利等国家进行了布设应用,国际化影响力持续提升。

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证书

  来自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门光誉总工程师、江西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的林俊主任、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的吴宇主任等专家表示,道路智慧巡检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道路养护的精准性和效率,还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助力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