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沈苇带着历时二十年打磨的跨文体力作《亚洲腹地:111个词》做客南京鼓楼,与现场读者畅谈新疆的诗意与深邃,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二十年的深耕打磨
“世界文都 阅见鼓楼——与文学大家面对面”主题活动第11期,邀请拥有三十年新疆生活积淀的沈苇主席,走进与伊宁市萨依布依街道结对共建的宁海路街道宁海Hui客厅。他带来的《亚洲腹地:111个词》是2005年初版《新疆词典》的20周年纪念版,以全新书名与更丰富的内容重磅回归,既是对岁月沉淀的敬意,更是对新疆这片土地的深情回望。虽已离开新疆多年,但他的心中始终充盈着对那片土地的怀念与眷恋。
百余条词汇解读新疆
这本让读者翘首以盼的新作,藏着解读新疆的111种方式。全书以111个词条为经纬,按汉语拼音首字母英文排序,像一部真正的“词典”,涵盖新疆的人文历史、自然地理、民族风情、动植物等多个领域。更特别的是,它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将随笔、散文诗、童话、微型小说、田野调查等十余种文体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词典体写作”。书中既有《塔里木》词条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壮阔体验,也有对亚洲腹地“表面荒凉、骨子里灿烂”的精神地理发掘,更实现了超越地域的创作追求。

数百名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互动环节里,读者们的热情彻底被点燃——不少人主动举手朗读书中的诗歌片段,真挚的声线搭配动人的文字,一次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大家围绕书中词条畅所欲言,话题从丝路文明的脉络延伸到新疆的多元魅力,从跨文体写作的实验探索深入到文学的本质内核,交流既热烈又通透。沈苇不仅用通俗鲜活的表达拆解了“超文本创作”等独特理念,更袒露了自己与新疆三十年羁绊的深厚情感。
不少读者直言,这场分享让他们收获满满:不仅读懂了《亚洲腹地:111个词》打破文体边界的独特价值,更对新疆有了超越地理符号的立体认知——它不再是遥远的风景,而是有温度、有深度、有烟火气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