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500米国产化技术取得突破后,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我国启动了万米作业系统的研发,其中包括万米深度的载人潜水器。11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将填补“蛟龙”号覆盖不到的那0.2%海域。这0.2%的海域中含有全球14条超过7000米深的海沟,有了国之大器的支撑,那里将成为我国科学家研究深渊科学、揭示地球演化的舞台。
三代潜水器的研发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国力的日渐强盛。十几年时间,我国基础材料工艺水平日新月异,许多原先不敢想的技术都已实现。这个三代载人潜水器的研发过程,就是我们国家工业技术水平发展的一个过程。
在“蛟龙”号立项之初,我们国内的工业技术水平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当时研发所需要的大量材料,甚至只是加工一个零部件,那都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千挑万找才能找到合适的供货商。但到了研发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时,我想要什么样的材料,想要加工成什么形状,要求什么样的精度和特性,基本上都能实现。到了现在11000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材料,需要加工哪些相应的部件和设备,都已经有很多厂家可以自主研发,甚至是直接提供样品,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
我国深海载人技术的发展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见证了我国工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深潜事业前途光明、时不我待,我们还将继续践行中国载人深潜精神,进一步占领深海科技制高点,将深潜进行到底。